
鸟儿振翅起飞 签约摄影师 宫荫梧 摄
初冬的巴彦淖尔,各处湿地依旧生机盎然,成群候鸟或栖息觅食,或振翅盘旋。这片布满湿地与湖泊的土地,正以浓郁的生态底色,成为候鸟迁徙路上的“安心驿站”。
磴口县素有“百湖之乡”的美誉,境内湖泊星罗棋布。当地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为候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栖息条件。近年来,磴口县通过库区清淤等一系列生态治理举措,让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湿地生态稳步提质。2025年上半年,奈伦湖国家湿地公园完成湿地修复0.3万亩,为候鸟迁徙打造了安全稳固的中途停歇地。
“这几年磴口县生态治理效果显著,最直观的变化就是鸟类越来越多。”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工作人员苏慧介绍,2024年共监测到迁徙鸟类56种,数量达1.7万多只。“全县已累计修复湿地0.75万亩,百处湖泊搭配完整的生态系统,让这里成为候鸟迁徙的‘驿站’。”
生态的蝶变,鸟类是直接的“见证者”。磴口县100多处湖泊湿地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源,每年吸引成群鸟类在此停留歇息,包括苍鹭、大天鹅、疣鼻天鹅等多种国家保护鸟类和珍稀鸟类。从春秋迁徙季的天鹅翔集,到深秋的白鹭群舞,再到银鸥、苍鹭等鸟类的常态化栖息,磴口县“鸟类乐园”的图景日渐丰盈。
“十四五”期间,巴彦淖尔市编制印发湿地保护规划,为有序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2021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湿地保护恢复补助专项资金737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完善、远程视频监控、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及湿地日常管护。目前,全市湿地总面积达269.41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8%,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11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今后,我市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工作,推动湿地生态持续向好。(杨阳 段慧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