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对于地处祖国北疆、肩负边疆稳定与民生保障双重使命的阿拉善盟而言,法治既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更是守护各族群众幸福安宁的根本保障。“十四五” 以来,阿拉善盟通过体系化构建、智慧化赋能、特色化延伸三维发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让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在阿拉善盟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外来务工人员杜俊科因工伤赔偿纠纷前来求助。工作人员当即开通“绿色通道”,律师团队迅速介入,全程给予专业指导。“审核一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就马上指派了律师帮我处理案件,不仅流程特别方便,还让我真正体会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益处。” 杜俊科的话语里满是认可。

目前,阿拉善盟已建成覆盖盟、旗、苏木镇(街道)、嘎查(社区)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整合律师、公证、调解、法律援助等全链条法律服务资源,让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为群众寻求法律帮助的“首选地”和矛盾化解的“终点站”。
“近年来,我们持续完善四级法律服务体系,建成37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 阿拉善盟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娇介绍,通过推行 “盟域通办”、设立便民绿色通道,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腿、更省心。同时,构建 “援调对接” 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正不断提升。

在实现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阿拉善盟全力推进“智慧司法”建设,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在阿拉善左旗公证处线上办证已成为常态,通过视频连线、电子签名等技术,涉外公证、委托等高频业务实现全流程“指尖办”。不久前,公证人员就通过视频连线,为远在天津工作的阿拉善右旗籍居民顺利办结了涉外公证业务。
“公证处创新开通‘公证+翻译+领事认证’一站式服务模式。当事人只要提出申请,后期资料的审核、外文的翻译、译文的核对、领事认证、附加证明书的代办业务等全部由公证机构协调完成,在缩短办证时间的同时,给办事群众和企业节省了经济成本。”阿拉善左旗公证处主任孟根布鲁格说。

日前,策克口岸一家汽修厂因客户拖欠款项陷入困境,随即向当地司法所求助。调解员接到诉求后当天便赶赴现场,快速介入调解,最终成功促成涉事企业支付欠款27万余元。“策克司法所成立后,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法律服务。今年更是有了流动调解车,不仅上门帮我们调解纠纷,还给出专业建议,真正实现矛盾当场化解、服务精准送达,保障了我们商户的合法权益。”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汽修厂负责人姚昌媛说。

额济纳旗司法局创新打造“胡杨流动调解车”和“胡杨和事佬”服务品牌,将专业调解服务直接送到草原牧区、厂矿企业、口岸商户身边。“目前,流动调解服务车累计行驶6万余公里,开展现场调解超过60起,覆盖牧区、工地、景区等多个点位。牧民有事,只需一个电话,调解员就能第一时间赶到,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旗’。”额济纳旗司法局副局长纳荷芽说。

“十四五”以来,阿拉善盟公共法律服务累计接待群众咨询10万余人次,办理各类公证业务1.4万件、法律援助案件3800余件,办结时限平均缩短30%以上,线上线下平台累计办理各类法律服务事项1.6万余件,普法宣传活动实现城乡全覆盖。
如今,法治正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成为推动阿拉善盟社会治理现代化、守护千家万户平安幸福的重要保障。(策苏荣玛 那日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