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司法、执法、普法齐发力!通辽“十四五”法治建设护航民生发展

  11月19日,通辽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法治建设篇”举行。通辽市司法局、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辽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全市法治建设方面的丰硕成果,并答记者问。

  通辽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李旭明 摄

  通辽市司法局全域统筹 

  构筑法治通辽支撑体系

   “十四五”期间,通辽市司法局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召开专题学习会2000余场次,举办44期法治政府建设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筑牢干部群众法治思想根基。立法工作坚持民主“开门”原则,配合人大制定《通辽市极端天气应对条例》等15部地方性法规,3个地区3项工作获评 “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府院联动”机制等4项成果入选国家级法治创新案例,实现立法与治理实践深度融合。

  行政执法改革与规范方面,实现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全覆盖,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制定7个规范文书,设100个企业监督联系点、聘100名社会监督员,开展执法监督1000余次。创新“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引入“扫码入企”平台,编制6580项行政执法及339项涉企检查清单,执法检查频次同比减少5000余户次,兼顾执法刚性与企业发展需求。

 针对电信诈骗、校园欺凌等举办专题讲座。图源法治通辽

  全民守法普法与基层法治建设同步推进,开展“八五”普法,“法律七进”“宪法宣传周” 等活动11.2万余次;创新“一月一主题”普法,针对校园欺凌等举办专题活动850余场,为365所中小学配381名法治副校长。法治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培养1.1万余名“法律明白人”,派驻1032名律师任2561个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建宪法馆、民法典体验馆各1个,法治广场(公园)16个、长廊(宣传栏)2354个,9个村(社区)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称号,45个获自治区级称号。

  公共法律服务与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建成9家行政争议化解中心,推进“三省一区”跨区域协作,“法援惠民生”等举措让服务站点累计提供服务12万余次,办理公证5.1万件、法援8900件、仲裁440件;2024年在蒙古国设法律服务站并签订合作协议,涉外服务实现突破。截至 2025年9月,全市有1500名律师、132家律所,年均解答法律咨询1.8万件、法援1200件。基层治理上,建成152个派出所与司法所联动办公室,打造117个“石榴籽”调解室,构建“五籽同心”体系,2687个调委会、9068名调解员累计调解纠纷4.1万件,涉及金额13.6亿元,成功率超 99%,1个调委会、2名调解员获全国先进。

  法院系统履职担当 

  司法公正彰显温度

  “十四五”期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9.31万件,审执结47.88万件,审判执行质效稳居全区法院前列。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方面,重拳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审结杀人、抢劫等案件1135件,让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黑财”执行到位8.72亿元;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相关案件1010件1666人,筑牢群众财产安全防线;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311件445人,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化“通法护未”品牌建设,106名法官及法官助理受聘117所学校法治副校长,全方位构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

     10月22日下午,通辽中院在中化学(内蒙古)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原“内蒙古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举办内蒙古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结案仪式,该案重整计划已全部执行完毕,正式宣告终结破产重整程序。图片由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供 

  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与赤峰中院签订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助力蒙东地区“双子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成立全区首家司法助企服务中心,出台多项助企措施,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设立肉牛产业巡回审判点、旅游产业巡 回法庭,精准赋能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发布金融、行政等领域审判白皮书,制发242份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和行业规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12368司法服务热线是集案件查询、法律咨询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诉讼便民服务平台。图片由通辽 市中级人民法院提

  发布全区首个诉讼服务地方标准,12368诉讼服务热线解决群众诉求6.5万件,满意度达95%;“两状”示范文本应用率100%,持续优化诉讼服务,两级法院均建成24小时诉讼服务站,开通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实现诉讼费线上缴纳及退费,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4254万元。在全区率先开展“执破融合”改革,134天审结康乃尔破产重整案,化解债务34亿余元、执行积案90余件,该案入选全国法院优秀案例;推进“立审执破”一体化衔接,科左中旗法院受理全区首例“立转破”案件,为当事人节省近百万元诉讼费;创新探索“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改革,办结相关执行案件1808件,到位金额1822.57万元,助力诚信债务人重获新生;“草原执行110”接听来电18837次,司法查控集约平台发起查询24534件,首次执行案件平均用时缩短24天。   

  在社会治理方面,探索形成“和合无讼”多元解纷通辽模式;深入融入综治中心建设,两级法院以审判团队形式入驻辖区综治中心144人,双向推送纠纷33109件,调解成功18199件;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编印全区首份诉前调解工作手册;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法庭入选全国首批拟命名“枫桥式人民法庭”;在全区率先建立“预查废”机制,为高效处置金融纠纷开辟新路径,凝聚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

  检察工作亮点纷呈 

  守护公平正义底线

  “十四五”期间,通辽市检察机关批捕各类刑事犯罪5394人、提起公诉17018人,不批捕2863人、不起诉5644人,获评“平安内蒙古建设先进集体”。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批捕涉黑恶犯罪46人、起诉162人,1起案件获评全国财产刑执行监督精品案件;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发30条办案指引清单,严惩相关犯罪批捕395人、起诉866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助力特色品牌发展,相关经验入选全国典型事例。

 “朵兰・未检”品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图片来源通辽市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健全“河(林)长+检察长”等机制,办理生态保护案件1110件,督促恢复林地近2万亩,保护黑土地21万余亩;办理河湖保护案件218件,督促清理高秆作物和林木3264亩,治理水污染45亩;办理草原保护案件176件,督促恢复草地3.4万余亩,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8000余亩,6件案件获评全区典型案例。畅通诉求渠道,受理群众来信来访6345件,实现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结果答复,领导首访包案化解率超86.2%,“通检心桥”团队获评全国优秀团队;擦亮“朵兰・未检”品牌,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批捕1035人、起诉1023人,对涉罪未成年人从宽处理,137人顺利复学就业,实现382所中小学法治实践教育全覆盖;常态化整治养老诈骗,救助困难妇女392人,帮助23名农民工追回欠薪,发放司法救助款910万元。

  刑事检察全链条发力,监督立案465件、撤案552件,纠正漏捕漏诉254人,审查起诉职务犯罪案件270人,追赃挽损3862万元;民事检察精准监督,办理各类监督案件1441件,查办虚假诉讼案件30件,1起案件获评全国典型案例;行政检察化解争议21件,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1369件;公益诉讼检察稳步拓面,立案2237件,通过诉前程序推动解决问题1469件,提起公益诉讼137件,199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助力公共利益守护。通过跨域协作、人大监督、行政联动等方式,拓宽生态环境案件线索渠道,推动问题协同治理,展现检察机关的创新担当。斯琴 李旭明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