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赤峰

小切口”撬动基层“大治理”

  初冬的赤峰,寒意渐浓。走进松山区北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里却暖意融融、气氛热烈。党员技术员隋连英正手把手指导几位农村党员操作电商平台,一步步讲解产品上架、订单处理的流程。“多亏街道牵线搭桥,让咱们城乡党员结成帮扶对子,我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电商技术,更拓宽了农产品销路,真是互助共赢!”岗子乡官地村种植户赵志杰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样暖心的场景,正是松山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松山区8个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守正创新,聚焦精准化管理、实效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党建新路径,逐步构建起层次多元、覆盖全面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精准施策,让党员“流动不流失”

  针对流动党员、新就业群体党员等不同群体的特点,松山区各街道党工委实施分类施策、精准管理,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管理无盲区、作用能发挥”。

  “我们街道流动党员数量较多,不仅要帮助他们安身,更要让他们安心、安业。”全宁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迎春介绍。为此,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流动党员精准实训站,定期开展岗位推介、职业指导和电商、家政等实用技能培训。同时,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居民议事、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活动,既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也增强了组织归属感。

  走进玉龙街道,一个个外卖骑手正如移动的“探头”,穿梭于楼宇与小区之间,成为基层治理的“一线哨兵”。面对辖区商务楼宇密集、新业态集聚的特点,玉龙街道党工委打造了27个暖新驿站,不仅提供饮水、热饭、充电、休憩等基础服务,还引导快递、外卖小哥担任“民情前哨”,在突发事件预警、社情信息收集中发挥独特作用,有效延伸了治理触角。

  组织引导,促党员先锋“有为更有位”

  在松州街道悦郡社区的党建长廊里,一张由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消防专业师生手绘的“人车分流”规划图引人注目。此前,社区道路狭窄、人车混行,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在街道党工委推动的“大学生党员进社区”活动中,该校师生党员连续一周走访800多户居民,实地勘测、反复论证,最终运用专业知识绘制出科学可行的分流方案。社区居民特意写来感谢信:“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感受到了年轻党员为民服务的真诚。”

  近年来,各街道党工委积极搭建平台,引导不同群体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专长,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松州街道党工委与4所高校建立党建共建机制,常态化组织大学生党员进社区开展政策宣讲、课业辅导、文化活动,既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力量,也为年轻党员成长成才搭建实践平台。铁东街道打造“红石榴广场”,发挥多民族党员在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优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绘就出一幅民族团结、社区和谐的生动图景。

  聚焦难题,以实效回应“民之所盼”

  “手机点一点,玻璃碎了马上就有人上门修,真是太方便了!”向阳街道牧歌社区居民于忠海对社区的智慧物业服务赞不绝口。面对物业管理这一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向阳街道党工委深入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居民通过手机小程序一键报修,问题直达管理平台、处理进度实时可查,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响应速度。

  各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用实际成效检验党建成果。在振兴街道的老旧小区改造中,社区党组织既当民情“倾听者”,也做工程“监督员”,在沟通中化解矛盾,在监督中赢得信任。松城街道党工委聚焦“一老一小”,打造集日间照料、儿童托管、文体娱乐于一体的全龄友好服务矩阵。年过七旬的老党员韩学珠主动在社区“四点半课堂”担任志愿者,“能帮上班的邻居看看孩子,发挥点余热,我心里特别踏实。”

  松山区各街道的多元化探索,不断丰富着基层党建的实践内涵。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在党员管理、作用发挥、难题破解中持续强化组织功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群众的“主心骨”,广大党员成为服务百姓的“排头兵”,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获得感同步提升,书写出党建引领下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的基层善治新篇章。(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宋爽)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