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郝儒冰)11月19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两新”工委在万锦社区“暖新课堂”组织开展“精神文明轻骑兵”新就业群体急救技能标准化专题培训。活动将党建服务与精神文明实践深度融合,来自辖区的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50余人参与活动,共同探索城市文明建设新路径。

赛罕区委“两新”工委书记郭韬在开班致辞中说,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是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和“摆渡人”,日均服务超200个场景、接触千余人群,其安全保障与社会应急能力直接关系城市治理效能与群众生命安全。近年来,赛罕区持续深化“暖新行动”,通过建设“红蜂驿站”、提供劳保物资、优化休息空间等举措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此次培训将党建服务延伸至技能赋能领域,旨在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为城市安全注入“红色动能”。

培训现场
培训聚焦“理论+实操”双模块,特邀红十字会专业讲师围绕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止血包扎等核心技能展开教学。通过模拟突发场景,参训学员使用人体模型反复练习按压深度、频率及AED设备操作流程,掌握“黄金4分钟”急救原则。现场还结合新就业群体工作特性,增设交通事故、中暑急救等针对性案例解析,强化“第一时间响应”的应急意识。
培训现场,红十字会讲师结合新就业群体工作特性,设置交通事故急救、高温中暑处置等场景化教学。外卖骑手焦师傅在实操中感慨:“以前只顾低头跑单,现在明白了,救人一命和准时送达同样重要!”
活动同步启动“急救先锋岗”计划,鼓励新就业群体在配送途中发现突发情况时主动作为,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哨点”。这一举措将新就业群体的“职业半径”转化为文明实践的“服务半径”,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我们不仅希望为新就业群体送去关怀,更注重提升其长期服务能力。”赛罕区委“两新”工委书记郭韬介绍,此次培训是继“暖蜂行动”“积分制治理”等举措后的又一创新实践。
未来,赛罕区计划将急救技能纳入新就业群体职业培训体系,并联动社区、企业建立“急救先锋岗”,旨在推动“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理念落地生根,鼓励新业态劳动者在配送途中参与突发情况处置,形成“人人会急救、处处能应急”的社会网络,新就业群体在守护他人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传递着城市文明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