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阿拉善盟额济纳,寒意渐浓,中蒙边境的策克口岸却一派火热景象——满载货物的重型卡车在通道上有序往来,无人驾驶的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沿着预定路线精准穿梭,为跨境贸易增添了活力。

对于地处内蒙古最西端、拥有漫长边境线的阿拉善而言,高质量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既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近年来,阿拉善盟将口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策克口岸的提质增效为坚实支点,以乌力吉口岸的开放突破为重要延伸,精准施策、强力推进,着力构建“双核驱动、多元协同”的向北开放新格局,积极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策克口岸不仅是中蒙两国至关重要的能源资源贸易通道,更是阿拉善向北开放战略中当之无愧的“压舱石”和“主力军”。回望发展历程,从1992年季节性简易易货贸易的“蹒跚学步”,到2005年实现常年开放并积极推动大宗煤炭进口的稳步前行,再到如今“煤炭洗选+肉类加工+跨境电商+旅游贸易”多元业态齐头并进,策克口岸用三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场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华丽蜕变,成为观察内蒙古乃至中国向北开放成效的重要窗口。

在策克口岸“十进六出”货运通道智能卡口,一批全新新能源电动牵引车牵引着双挂车经边检海关核验备案后,获跨境运输资格;超高超宽货物出口专用通道内,五辆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与一辆液压挖掘机顺利通关赴蒙古国,标志着口岸跨境大件物流实现新突破……
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口岸通关效能持续升级的强力支撑。策克口岸以“智慧口岸”建设为总抓手,深化与蒙方联检单位协作,全面推广应用国家标准版“单一窗口”,大力推进贸易数据协同共享和基于企业信用的分级管理,推动通关流程不断“瘦身”、效率持续“提速”。截至11月14日,口岸今年累计通关250天,过货量超2700万吨,单日最高过货量17万吨,均刷新历史纪录。

通关“通得好”是基础、是前提,“留得住”“加工好”才是实现价值增值、带动区域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彻底破解“酒肉穿肠过”的“过路经济”困境,近年来,策克口岸将培育壮大落地加工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进口资源就地转化、增值增效。

在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阿拉善盟策克—赛汉陶来储配煤交易基地——德创300万吨洗煤厂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主厂房钢结构拔地而起,集控化验楼外墙保温施工紧张进行。据了解,这个总投资5.2亿元的项目自今年3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已完成主厂房一层封顶等关键节点。“基地建成后,不仅能有效服务陇海兰新经济带、呼包银榆经济区等区域的煤焦化和能源电力企业,提供稳定、高品质的煤炭产品,更将强化我们在‘蒙煤南运、疆煤东运’格局中的关键枢纽地位,真正实现‘口岸+腹地’的协同联动发展。”额济纳旗德创煤炭洗选有限公司总经理董超对未来充满信心。
口岸落地加工的“磁场效应”正在加速显现。目前,策克口岸已聚集了19家洗煤厂,年洗选能力高达3540万吨。截至10月底,今年已累计入洗原煤955.91万吨,产出高附加值精煤830.79万吨,带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3.82亿元。“现在,约70%的进口煤炭在口岸就能完成销售,剩下的经过精深加工、提升品质后远销京唐港、曹妃甸等下游市场。”内蒙古南戈壁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丹介绍。
高质量的开放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内蒙古德创能源有限公司巨大的环保储煤棚仓内,进口煤炭通过全封闭的输送带进入洗选系统,经过脱灰、分选等工序,被高效分类处理,整个作业流程井然有序,几乎看不到煤尘飞扬。为解决传统煤炭口岸普遍存在的运输、堆存扬尘难题,策克口岸累计投入约30亿元,建设了58座大型环保棚仓,总存储面积接近150万平方米,实现了从煤炭入境、仓储到加工的全链条密闭化作业。

“现在的口岸,街道整洁,绿化面积越来越大,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在策克口岸经营餐饮生意二十多年的店主李慧对口岸环境的巨变感慨万千。从昔日荒芜的戈壁滩,到今天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口岸新城,这一蝶变正是阿拉善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对外开放领域最直接的体现。

作为阿拉善盟第二个边境贸易通道,乌力吉口岸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中蒙俄经济走廊”西线通道的整体贯通效能与辐射能力,也是阿拉善盟优化全域口岸布局、拓展开放空间的关键举措。经过五年临时开放通关的实践检验,乌力吉口岸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对应的蒙方查干德勒乌拉口岸配套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为早日实现正式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优势叠加”是阿拉善盟协调两大口岸发展的核心策略。据乌力吉口岸管委会副主任巴依斯介绍,策克口岸聚焦煤炭、肉类等大宗资源商品的进口、贸易与落地加工,乌力吉口岸则着眼于打造功能更加多元的综合型贸易通道,未来将在有色金属、萤石等矿产品,以及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等多个贸易领域发力,同时积极培育跨境物流、保税仓储、商贸服务等新业态。这种清晰的差异化定位,使阿拉善向北开放格局更加丰满、立体,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向北而兴,开放致远。阿拉善盟将持续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现代化产业能级,促进区域协同联动,在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对外开放大局中,奋力书写新时代向北开放的“阿拉善答卷”。(王萍 孟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