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十四五”北疆答卷】课堂活了 服务快了  数字赋能激活校园“一池春水”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实验小学的教师用AI智能系统10分钟就能批改完作业,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模拟电力实操,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学生扫“宿舍码”两小时内便可解决宿舍维修事宜。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通过持续夯实网络、终端等数字新基建,成功构建起覆盖全区的教育基础数据库与规模化应用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数字技术迅速融入内蒙古校园,以多元形态推动教学、育人、治校各环节改革。

  赋能基础教育,数字化破解“提质”与“均衡”难题。

  指尖轻点,动态数轴、抛硬币模拟器等工具便跃然屏上。“AI让课堂更生动、更高效,也更有意思了。”康巴什区第一中学教师雷天宇经常在课堂上用到AI工具,他说:“以前推导公式与演示实验总怕讲不透,学生们不好理解,现在仅需几秒就能让抽象的概念‘活起来’,让学生直观可感。”

  在康巴什区的校园里,智慧场景随处可见:实验小学用人工智能批改作业,精准定位每位学生的“知识漏洞”;第一中学运用智慧点阵笔“读”懂学生解题思路,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第三小学与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共享课堂,通过“数字支教”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输送至农村牧区。

  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搭建起产教融合的高效桥梁。

  走进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样板院校——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智慧电力系统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虚拟体感实训室能让学生沉浸式体验高空走线安全、电弧灼伤、带电剪线等场景,输配电线路仿真实训室则重点练习更换避雷器、拉线调整、线路通道维护等项目,切实解决了电力专业实训中“高投入、高损耗、高安全风险,难观摩、难重现、难进入”的难题。“在实训室里,我们见到了等比例缩小的风机、体验了电力高空作业的全流程,电力作业的全部真实场景都开展了实训,对企业的作业流程等已经很熟悉了,所以毕业时企业早早就来学校‘抢人’,找工作一点都不发愁。”该学院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大三学生毛意博自信地说。

  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训教学融合创新,早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龙头企业以及自动驾驶行业龙头企业的开发环境和技术设备,建设与实际职业情境对接的车路协同虚拟仿真实训环境,由企业工程师带领学徒在仿真项目中完成学习技能任务,一场数字赋能专业的“课堂革命”正在展开中。

  赋能高等教育,数字化开辟了校园现代化治理的创新路径。

  在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楼“一楼一码”可即时反馈设施故障,食堂“一桌一码”能收集菜品建议,宿舍“一舍一码”实现报修快速响应,“码上服务”已成为连接师生与管理部门的“神经末梢”,大幅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蒙小工AI教务员”将烦琐的课程调整、考试安排等流程智能化,省下不少人力成本;24小时智能问答平台与“未诉先办”闭环机制,让校园服务从“经验驱动”升级为“数据驱动”。

  “通过数据共享与智能分析,学校从‘被动解决问题’变为‘主动提供服务’,这场信息化服务的创新,本质上是校园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数字化赋能让校园治理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该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主任陈博说。(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刘志贤)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