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王树天) 11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李国俭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区金融系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聚焦“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
“十四五”时期,全区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量较“十三五”时期增加1400多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年均复合增速超过7%,高于同期GDP增速。截至当前,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3.27万亿元,较“十三五”末期增长40%。信贷资源更加精准地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涉农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为“十三五”末期的1.3倍、2.7倍、2.3倍和1.8倍,结构性增长势头强劲。同时,全区涉外收支总额达2043亿美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长137%,对外开放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
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印发了实施意见并配套制定专项方案,构建起“1+5+N”的政策框架体系。通过强化部门协同、推动产品创新,目前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贷款余额已达1.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6%以上,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十四五”期间,全区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成功引进国寿养老、广发银行、平安健康等机构在区内设点,并支持9家银行保险机构总部在和林格尔新区建设数据中心,助力“金融云谷”建设。目前,全区已拥有5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和45家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网络。
通过深化主办行、融资协调、纾困帮扶等机制,常态化开展政金企对接,深入推广“金融副村长”和金融顾问制度,并建立融资需求“白名单”,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企业1962家(次)、项目8937个,实现了金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和高效联动。
出台一揽子稳企惠企金融措施,包括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宽信用政策、健全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等,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截至目前,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960亿元,较“十三五”末期增长37%,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切实降低。
展望“十五五”,李国俭表示,内蒙古将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定位上展现新作为,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