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警惕AI培训成为坑老新工具

  “超火AI培训,老年人也能轻松学会”“零基础入圈AI”“打造爆款账号,迅速变现”……这些充满诱惑的广告语,来自网上的AI培训机构。最近有媒体报道了一种坑老新骗局:一些人打着针对老年人的AI培训旗号,实则设圈套、卖高价,不少渴望通过学习新技术追赶时代潮流的老年人被拉入骗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学习使用AI本应成为全民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通道。然而,一些不法机构却将目光瞄准信息辨别能力较弱、渴望融入数字时代的老年人,以“零基础月入过万”“AI轻松赚钱”等虚假承诺诱导其高价购课,最终导致老年人蒙受经济损失与心理打击。针对AI培训坑老现象,亟须监管部门、网络平台、家庭成员与社会机构形成合力,拧紧责任链条、织密防护网络,共同构筑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安全屏障。

  当前,部分AI培训课程实为“拼盘教学”,内容多为网络公开的基础操作,讲师头衔如DeepSeek认证导师等亦系伪造。更有机构以9.9元体验课为诱饵,层层诱导老人升级至数千乃至数万元的高级课程。对此,监管部门必须主动作为,规范职业培训资质,平台方则须严格主播准入、加强内容监测,对夸大宣传、虚假案例的课程及时下架处理。以技术反制技术欺诈,才能从源头遏制“割韭菜”式培训。

  防止老年人陷入AI培训骗局,还需要家庭关怀与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许多老年人由于缺少子女陪伴,情感需求的缺失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使他们极易落入精心设计的话术陷阱。因此,子女应主动沟通,帮助长辈识别话术套路。同时,老年大学、社区教育机构应加快推出适老化AI课程,以通俗易懂、注重实用的方式满足其学习需求,让科技真正成为银发族的赋能工具,而非敛财噱头。

  AI不应是骗子的新工具,更不应成为代际数字鸿沟的催化剂。唯有技术监管与人文关怀并重,平台责任与家庭支持共担,才能让老年人在数字浪潮中安心拥抱新技术、共享数字红利,这才是真正的护老之道。(汪昌莲)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