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王树天) 11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官君山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在推进诚信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重要举措与显著成效。
官君山表示,内蒙古探索出一条以诚信建设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建立“风险+信用”分级分类涉企行政检查模式,动态调整检查清单,实现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对风险企业重点监管。实施以来,全区市场监管领域检查任务同比减少5.21%,入企批次减少8.41%,而问题发现率由27.41%提升至41.72%,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在信用奖惩机制方面,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做好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已有19户经营主体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对外公布,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同时,创新信用修复机制,统一规范修复流程,探索“承诺容缺”“承诺免查”等模式。“十四五”以来,全区办理信用修复44万条,其中网上办理17万条,为经营主体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市场监管部门与金融部门协同创新,推出基于信用评价的“个体蒙信贷”产品,利率低至3.45%起,最高授信额度500万元,累计为2.4万户个体工商户授信贷款80亿元。这一举措既解决了融资难题,又引导企业珍视信用记录,实现信用价值变现。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市场监管部门扎实推进5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企业信息变更、迁移登记等事项办理时限大幅压缩。其中,“注销快车”服务实现线上极简批量办理。改革成效直接体现在经营主体发展上:“十四五”期间,全区经营主体总量达301.7万户,年均增长15万户,千人拥有经营主体数达126户。
自治区深入推进质量强区战略,奶业、风电装备制造等4条重点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获批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等14个“国字号”中心,成立稀土领域唯一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设立84个质量“一站式”服务窗口,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节约生产成本。“蒙”字标品牌认证产品达1484种,助推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价值提升。
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推行“体检式监管 服务型执法”模式,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的执法新机制。近年来,全区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4429件,减轻处罚案件6193件,从轻处罚案件5670件,包容审慎、合规指引成为监管新常态。
官君山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提高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