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内蒙古基础教育从“有”到“优”普惠升级

  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王树天)  在11月26日举行的“十四五”期间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宝江介绍了全区基础教育在促进公平、提升质量方面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朱宝江表示,“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目标,建设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取得显著进展。

  学前教育实现“幼有优育”新跨越

  自治区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累计下达41.56亿元专项资金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支持公办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推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在发放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基础上增设生均奖补资金,并落实国家学前免费教育政策,切实减轻家庭负担。

  目前,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和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稳定在90%和60%以上,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义务教育构筑“学有优教”新基石

  内蒙古聚焦城乡一体化发展,累计投入50.87亿元实施薄弱环节改造与能力提升工程,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2021年,103个旗县(市、区)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2022年启动优质均衡县认定工作,义务教育进入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新阶段。

  自治区全面落实随迁子女“零门槛”入学政策,平稳推进统编三科中考改革,21.28万名考生顺利完成中考。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8个地区和68所学校分别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16所学校入选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基地。通过推行“入园入学一件事”改革,已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入学服务超40万件。

  高中教育搭建“多元成才”新体系

  2022年,自治区启动普通高中“三新”改革,出台课程实施方案、学分认定、选课走班等配套政策,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全区统筹下达28.9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开展选课走班,扩大优质学位供给。

  同时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开展示范性普通高中、特色高中、县域优质高中评估工作,引导学校找准定位、分类发展,为学生提供多元成才路径。

  特殊教育传递“特别关怀”新温度

  “十四五”期间,自治区累计投入2.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送教上门,实现常住人口20万人以上旗县均设立特殊教育学校。巩固完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2025年将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6000元提高到7000元。

  坚持全纳教育理念,实施残疾儿童“一人一案”入学安置,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安置率达到97%,切实保障了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朱宝江表示,这些成效的取得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优化基础教育布局,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编辑:李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