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中国妇女报】巾帼“小品牌”精准撬动“大民生”

  2025年11月27日,《中国妇女报》第2版刊发题为《巾帼“小品牌”精准撬动“大民生”》的文章,报道了呼和浩特市妇联聚力打造“敕勒川”巾帼系列品牌,以“小品牌”撬动“大民生”。从一次技能培训到一份稳定工作,从一件手工艺品到一份事业梦想,“敕勒川”巾帼品牌矩阵正以扎实的成效,将妇女经济赋权融入发展大局,诠释着妇女就业创业的无限可能。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11月27日《中国妇女报》第3版 

  初冬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寒意初显,但记者在新城区“巾帼社区工坊”内却感受到暖意融融。这里的非遗布艺、毛毡胸针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妇女姐妹们交流技艺、承接订单的热情高涨。这生动的一幕,正是呼和浩特市妇联聚力打造“敕勒川”巾帼系列品牌,以“小品牌”撬动“大民生”的缩影。

  “感谢‘敕勒川妈妈学堂’的免费培训,让我年收入超10万元!”回民区学员郭树珍从全职宝妈成功转型为美容美发店店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学堂聚焦宝妈、陪读妈妈等群体,提供美容、小儿推拿等免费技能培训,并实施创业帮扶计划。

  回民区妇联主席龙菲介绍,截至目前,已实现1102人就业、305人创业,年收入最高者达到2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学堂已为外籍学员举办10期专项培训,让“中国好手艺”走向世界。许多学员实现从“受益者”到“传递者”的转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传递巾帼爱心。

  在玉泉区“敕勒川巧娘”工作坊,玉米皮编织、宋锦饰品等民族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45岁的王大姐一边熟练地编织毛毡胸针一边介绍说:“时间自由,还能传承手艺,每月稳定增收2000多元!”

  玉泉区妇联主席贾振华说,品牌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已开发非遗布艺四大系列产品,其中民族饰品文创备受青睐,屡次亮相国际性展会。截至目前,累计培训480名妇女,80%实现灵活就业,让“指尖技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指尖经济”。

  在新城区的“敕勒川社区工厂”内,缝纫机声此起彼伏。43岁的李姐已从待业宝妈成长为技术骨干,“既能照顾家,月薪还有5000多元!”她高兴地说。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工厂从盘扣培训起步,现已发展为承接多元订单的巾帼就业基地,带动70多名妇女就业,并帮助特殊群体重返社会,正努力打造“培训+就业+订单”闭环模式。

  此外,呼和浩特市还设置了9家“敕勒川大姐”社区便民生活服务中心,覆盖约3万户居民。目前累计完成服务订单1800余单,满意度高达98%。项目方正通过制定星级评价细则、争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持续提升服务质量,让便民服务更贴心、更可及。

  呼和浩特市妇联主席阿荣表示,从一次技能培训到一份稳定工作,从一件手工艺品到一份事业梦想,“敕勒川”巾帼品牌矩阵正以扎实的成效,将妇女经济赋权融入发展大局,诠释着妇女就业创业的无限可能。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制作:海燕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