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第2版刊发题为《将玉米装进农民自家“保险柜”内蒙古兴安盟科学储粮减损增收》的文章,报道了兴安盟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推广、示范带动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深入推进科学储粮减损工作。据悉,2025年兴安盟玉米产量预计达120亿斤以上,通过科学储粮可实现节粮5.4亿斤,价值约4.3亿元。
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第2版
深秋的内蒙古兴安盟,农家院落里立起一个个“玉米楼”。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来到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镇东方红村,看到一座座钢丝网围成的苞米栈子,摆放在村民的庭前院中,里面金黄的玉米棒子堆得满满当当;行至科尔沁右翼前旗额尔格图镇兴牧嘎查,数十列圆筒形的“粮囤子”规整有序,构成一幅丰收的图景。
这些“玉米楼”是兴安盟推广科学储粮的“神器”,改变了当地传统的“地趴粮”储存方式,守护农户“粮袋子”的安全。
据兴安盟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扬介绍,兴安盟探索了“立体储粮、集中储粮、粮食代存、籽粒直收”等多种节粮减损模式。2024年,兴安盟科学储粮规模达96亿斤,占玉米总产量的80%以上,减少粮食损耗4.8亿斤。
“以前玉米收完就往地上一堆,下雪后容易发霉,损耗不小。”东方红村村民周永波说,“现在免费发放‘粮囤子’,通风好、干得快,质量上去了,每斤能多卖5分钱。”他家70亩玉米地,仅此一项就能增收5000多元。
科学储粮相当于把玉米装进了农民自家的“保险柜”,让他们掌握卖粮主动权。“再也不用担心粮贩子压价了。”兴牧嘎查太平村村民陈树兰说,“粮食存进去不怕坏、不愁卖,价格还有保障。”
据额尔格图镇兴牧嘎查党支部书记单继奎介绍,当前已有过半数农户主动参与科学储粮,目前全村储粮4000多吨,“把粮食存储起来,什么时候价高什么时候卖!”单继奎认为,科学储粮模式让农民摆脱了储存和销售的双重压力。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永兴村,申丰农牧合作社引进的立体风干仓成效显著。11月12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十几米高的圆筒形立体风干仓乘风转动,它就像为玉米量身打造的“自动烘干间”,利用高度差形成的自然风压将玉米水分控制在安全标准以内。
申丰农牧合作社负责人申国富介绍,风干仓具有节约能源、占地面积小、风干粮食品质好、破损率低等优点。一个风干仓可储存100吨粮食,一周即可将玉米含水量降至15%。去年合作社使用两个风干仓,带来增值约20万元,“今年我们又新购置了两个,基本能满足周边村民的储粮需求”。
扎赉特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立军介绍,2025年扎赉特旗已投入1470万元购置2.2万套储粮装具,还投入了650万元建设立体风干仓,目前已陆续投入使用。
兴安盟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推广、示范带动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深入推进科学储粮减损工作。据悉,2025年兴安盟玉米产量预计达120亿斤以上,通过科学储粮可实现节粮5.4亿斤,价值约4.3亿元。刘扬说:“年底前力争使90%以上的玉米得到科学储存。”
中青网·中青网记者 石佳
制作: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