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检察日报》第1版刊发题为《管住抗菌药“随便输”,守牢医保基金“安全线”》的文章,报道了今年9月,赛罕区检察院依法向辖区卫健部门、医保基金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调查核实医疗机构违规使用抗菌药物、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情况,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部门联合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
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11月27日《检察日报》第1版
“大娘,您得的是病毒性咽炎,不需要用抗生素,不对症的药物不能用医保结算。”11月20日,记者跟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检察院检察官,就该院办理的违规使用抗菌药物行政公益诉讼案进行“回头看”。在辖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诊室内,患者李大娘提出使用某种抗菌药物,医生耐心为其解释,并开具对症处方。
在过去,输注抗菌药物是赛罕区居民青睐的治疗手段,有些人甚至主动要求医生为其输液。现如今,门诊开药慎之又慎,科学用药观念深入人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赛罕区使用抗菌药物从“松”到“严”、从“乱”到“治”的显著变化,得益于当地检察机关办理的这起违规使用抗菌药物行政公益诉讼案。
今年7月,赛罕区检察院走访20余家医疗机构,调取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多组异常数据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经使用检察大数据模型分析比对,检察官发现辖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违规使用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部分医疗机构甚至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进行结算。
“抗菌药物是临床防治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违规使用可能导致重大医疗事故,或二次感染、细菌耐药性等危害人体生命健康安全问题。”赛罕区检察院检察官李晓伟告诉记者,我国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按照规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而村卫生室、个人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均属门诊范畴。
今年9月,赛罕区检察院依法向辖区卫健部门、医保基金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调查核实医疗机构违规使用抗菌药物、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情况,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部门联合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 历时两月有余,整改成果如何?赛罕区检察院与相关行政部门组成“验收”小组,深入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回头看”。在药房,“验收”小组查看电子处方系统,用药记录清晰可见,每张处方下或标注“医保结算审核通过”,或标注“非适应症不予结算”。
“过去两个月,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已明显减少,医保拒付金额也同步下降。”赛罕区医疗保障局医疗机构服务中心主任米方国告诉记者。 据悉,截至今年11月,9家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疗机构均被依法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违规使用的近40万元医保基金被追回。此外,卫健部门还联合医保、市场监管部门细化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处方,并组织辖区医疗行业从业人员参加药品知识培训。
记者:于莹莹 其其格
制作: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