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山西某酒店前台招聘要求明确提出“经历过社会毒打、缺钱、抗压抗骂”,并强调此为重点,而岗位薪资仅3000至5000元。网友质疑该表述本质是职场PUA的包装,既暴露企业对劳动者尊严的漠视,也折射出职场生态的隐忧。
职场中,对员工提出合理的抗压要求本无可厚非。前台岗位直面各类顾客,从业者具备情绪调节能力确是履职所需,但“抗压”与“抗骂”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直面工作难题的职业担当,后者却是对人格尊严的粗暴践踏。面对顾客合理诉求,积极回应是服务本分;可遭遇顾客无端辱骂,这种行为已属人格侮辱。将“抗骂”写入招聘要求,本质上是企业将经营风险与服务短板压力全转嫁到员工身上,用“任职要求”的遮羞布,掩盖责任缺位的真相。
更令人不适的是“经历过社会毒打、缺钱”的隐性绑架。这种表述看似“接地气”,实则藏着傲慢与偏见,暗含“你需要工作,就该容忍不公”的强盗逻辑,将劳动者的生存需求当作压榨尊严的筹码。就业市场中,劳动者与企业本是平等合作关系,而非依附与被依附的从属关系。这类招聘要求不仅违背劳动法倡导的平等就业原则,更直接触碰了职场文明的底线。
这则争议招聘并非孤例,其背后是部分企业对职场PUA的认知偏差。现实中,不少企业将“狼性文化”异化为“辱骂文化”,把“服从管理”扭曲成“无条件忍辱”,误将“抗骂能力”当作提升效率的捷径。殊不知,以牺牲员工尊严为代价的管理模式,只会引发员工抵触情绪、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反噬企业自身发展。
真正健康的职场关系,必然建立在相互尊重之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理应聚焦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尊重员工才是凝聚人心、实现长远发展的核心密钥。(杨贤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