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中国最低洼地吐鲁番交河机场9日正式投入使用
内蒙古新闻网  10-07-09 16:36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亚心网  
 

  7月9日10时50分,随着南航波音737——700型客机在吐鲁番交河机场的降落及再次昂首起飞,标志着我国海拔最低的4D级机场正式投入使用。交河机场的正式使用,在实现60万吐鲁番人民的梦想的同时,也将为吐鲁番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飞机降落吐鲁番机场

飞机降落吐鲁番机场

当地群众欢迎首航客人的到来

当地群众奏起欢快的民族音乐庆祝机场通航

  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自治区党委常委宋爱荣,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乃依木亚森等领导及吐鲁番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当天首航剪彩仪式。

  吐鲁番机场投入使用,不仅对进一步发挥吐鲁番地区的交通区位、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促进吐鲁番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完善新疆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特别是缓解乌鲁木齐机场受天气影响造成航班延误的突出矛盾,有着重大意义。交河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可满足波音767、A320系列等C类飞机起降,兼顾D类及以下机型备降使用。今后,中外游客可以乘坐飞机前往“火洲”吐鲁番旅游。据了解,吐鲁番交河机场于2009年5月6日正式开建,今年5月9日成功试飞,并于7月9日正式同航。历时1年时间建成。是3年来,新疆规模最大、修建时间最短的机场。近千名机场建设者,克服当地高温和大风等困难奋战建设一线。

  圆了60万吐鲁番人民盼望半世纪的通航梦吐鲁番机场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原为一军用机场,1985年停航保管。在国家发改委、民航局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国家于2008年正式批准迁建吐鲁番机场。2009年5月,国家投资4亿多元在位于吐鲁番市西北郊10公里处开工建设吐鲁番交河机场。吐鲁番地委书记刘新胜说:吐鲁番机场的通航,是60万吐鲁番人民盼望了52年的梦想。吐鲁番机场的通航,构建完成了吐鲁番铁路、公路和民航立体交通体系。据新疆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段子新介绍,吐鲁番交河机场的通航,是吐鲁番在停航25年之后成功复航。吐鲁番机场对于链接内地、乌鲁木齐及中亚等地有着重要作用。据了解,吐鲁番交河机场海拔-155米,是我国海拔最低的机场。该机场距离乌鲁木齐175公里,距离敦煌571公里。年输送旅客可达28万人次,预计2020年,吐鲁番交河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40万人次、飞机起降5831架次。吐鲁番交河机场的投入使用,是继喀什、伊宁、克拉玛依机场之后,距离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最近的一主备降机场,是新疆民航事业快速协调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新疆成全国机场数量最多的省区目前,新疆营运机场数量达到15个,为全国机场数量最多的省区。吐鲁番交河机场的建成,成为新疆东线重要的支线机场,是新疆主要的旅游机场之一。新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东联西出的有利地势,近年来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航空公司的目光。目前新疆已开辟的114条航线中,国内及地区航线达到82条、国际航线达到32条,比2003年增加了28条,一条"疆内成网、东西成扇"的"空中丝绸之路"航线网络已基本形成。预计到2010年末,新疆运营机场总数将达到17个。

  中外游客可乘飞机游火洲吐鲁番吐鲁番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旅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在飞机没有通航之前,大多游客前往吐鲁番都是选择乘坐火车、汽车,或乘坐飞机到乌鲁木齐后,再转乘汽车抵达吐鲁番。如今,吐鲁番交河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广大游客可乘飞机前往火洲吐鲁番。交河机场距离艾丁湖50公里,距交河故城35公里。坐飞机到吐鲁番,就可首先在空中俯瞰艾丁湖、交河故城和火焰山等景点全貌,然后走进葡萄沟、坎儿井,尽享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千年历史和文化魅力。

  继续阅读:

  吐鲁番机场超过45℃将限制飞机起飞

  当首批乘客走下舷梯时,当地群众奏起欢快鼓乐,跳起传统舞蹈,迎接首航客人的到来。吐鲁番机场首航,南航新疆分公司派出由分公司副总经理陈林领衔的双机长执行首航,功勋飞行员亲自执行首航任务。由于吐鲁番交河机场低于海平面155米,是目前国内海拔最低的机场。由于吐鲁番气温炎热,地面温度非常高,飞机在吐鲁番机场的运行温度也将被限制在45℃。也就是说,当吐鲁番机场温度超过45℃,将限制飞机起飞。据了解,预计到9月底,每周六都将有一班乌鲁木齐至吐鲁番的往返航班,全程票价400元。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