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等部门获悉,内蒙古从2003年起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目前全区12个盟市都建立科技特派员队伍,5300多名科技特派员成为农牧民致富好帮手。
眼下正是内蒙古蔬菜种植户忙着种植新一轮蔬菜的时节,家住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的郭金奎一边要管理自家的20多栋温室大棚,一边还要为蔬菜种植户进行科技指导。
今年58岁的郭金奎已种植蔬菜10多年了,是个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有思路的致富能人、土专家。内蒙古于2003年启动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后,郭金奎先后于2005年、2007年成为乌达区、乌海市科技特派员,主要向农户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逐渐发挥蔬菜种植示范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带动更多蔬菜种植户致富,郭金奎于2009年牵头创立乌海市第一家由农区居民自发成立的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全面负责农户的技术指导和生产销售,帮助农户每亩蔬菜纯收入提高到1万元以上。
现在,像郭金奎一样,内蒙古已有5300多名科技特派员积极帮助农牧民致富,他们在农闲时节给农民集中讲课,农忙时节送知识到田间地头,生产关键时候集中农民现场示范观摩,以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
为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内蒙古重点强调和运用利益驱动机制,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使科技特派员通过服务明显提高收入,涉农企业和普通农牧民在享受科技服务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
据统计,内蒙古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旗县区已达93个,90%以上的苏木乡镇都选派、聘任科技特派员。
截至目前,内蒙古以科技特派员为依托,累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387个,引进新品种1685个,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6364期(次),培训的农牧民157万人次,分发各种科普材料258万份。通过技术入股、领办企业、园区、基地等互利共赢的形式,使农牧民收入平均增幅22.03%以上。(记者李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