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鄂温克自治旗:让草原更美丽 牧民更幸福
 

鄂温克旗人民政府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建设四大基地勾勒小康图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确目标。作为传统的畜牧业大旗,牧民们如何实现“小康”?乌日图告诉笔者:结合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鄂温克旗正在围绕乳、肉、草、马四大产业,积极推进优质奶源、优质肉源、优质牧草、特色马产业四大基地建设,突出牧民增收核心,全面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鄂温克草原有饲养奶牛的传统,近年来,鄂温克旗依托海伊公路、301国道便利的交通,大力推进奶牛小区建设。目前,全旗奶牛头数已达到7.8万头,产奶牛头数达到5万头。建成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6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场5处,从业户6000多户,海伊公路两侧的“80公里奶牛带”和301国道沿线10个乡镇苏木的27个嘎查,已成为乳品企业稳定的奶源基地。

  然而,鄂温克旗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呼伦贝尔草原牧草品质高,有着悠久的奶牛饲养传统,奶牛存栏量大,鲜乳质量优良,有打造‘世界乳都’的潜质,而鄂温克草原则是其中的核心区”。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奶业协会副会长、内蒙古奶联社驻鄂温克旗负责人那达木德这样说。

  驱车向鄂温克草原深处进发,茫茫雪野中,锡尼河东苏木白音乌拉嘎查正在建设的“生态家庭合作牧场”格外醒目。虽然还没有投人使用,但3000平方米的采光棚舍、带有取暖装置的标准化挤奶厅,已经让人感受到了这个牧场的现代化程度。

  “合作牧场由内蒙古奶联社、旗政府和牧民共同投资建设,每个牧场都配有青贮窖、2000亩放牧场,300亩饲料地。”,乌日图告诉笔者,牧场所需的精饲料由旗里的饲料加工企业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提供,而产出的鲜奶则由奶联社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

标准化奶牛养殖

  “这样的牧场,我们已经开工建设4个,今后5年中,计划在鄂温克旗建设200个,全部引进优质高产奶牛,让鄂温克草原变成重要的高品质奶源基地”。那达木德信心十足。

  乳产业风声水起,肉产业势头正劲。鄂温克旗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选育提高本地品种,一方面引进国外优秀肉羊,推广肉羊杂交技术,并借助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肉羊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建立了优质呼伦贝尔短尾羊核心区和肉羊杂交羔羊生产核心区。目前,已建成示范家庭牧场180个,呼伦贝尔羊纯繁核心区4个,杂交肉羔生产核心区7个,种羊场2个。同时,伊赫塔拉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有的基础上投资建设的年产900吨熟食加工车间已投人生产。

  在种羊基地,一大群膘肥体壮的种公羊在棚圈中悠然自得。乌日图告诉笔者,这是旗里从国外引进的杜泊种公羊,与当地羊杂交后,每只当年羔胴体重可比本地羔羊重3公斤以上,增收100多元。目前,旗里已经成功引进200多只杜泊种公羊,累计为牧民增收1000多万元,探索出了适合草原畜牧业生产的肉羊杂交高效生产模式。

  草原畜牧业的根基在于草。鄂温克旗在加强草原建设、推进草畜平衡、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大力发展饲草产业,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根基。

  在锡尼河西苏木饲草储备库,一座座全封闭式的贮草棚内,垛满了大捆的优质牧草。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在受到雪灾袭击时,这里的草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销售给牧民,起到平抑草价、确保牲畜安全过冬的作用。

  “像这样的储备库,鄂温克旗已经建起了3处13座,储存饲草的能力达到3万吨,够15万只羊吃3个月”,乌日图告诉笔者:目前,鄂温克旗人工草地保留面积达到70万亩,形成了以饲草贮备基地为中心的饲草加工和配送产业,率先在全国建起了饲草储备体系。

  辽阔的鄂温克草原自古以来就是良马的故乡,而马产业则是嫁接畜牧业与文化产业最好的平台。近几年来,鄂温克马产业蓬勃发展:7个马业协会相继成立,育马基地运行良好,大批纯血种马和母马得以引进,成为自治区第一个引进纯血马、并有计划地开展选种选配的旗县。鄂温克旗还争取到自治区级三河种马生产经营许可证,承担起了竞技马新品系和选育提高当地品种的重任。

  为了加速马产业的发展,鄂温克旗在职业中学设立了马术专业班,并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采取“3加2”模式,学员可在职业中学毕业后升人大学深造。与此同时,鄂温克旗的竞速赛马也快速发展,仅仅半个赛季,就拿到了多项全国冠军,成为国内赛马场上的一支生力军。

  目前,鄂温克旗育马基地拥有英纯血种公马、母马、半血马及布琼尼、汗血种公马等马匹166匹,职业中学拥有英纯血马20匹,成为鄂温克草原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现在全旗有养马户1200户,马匹存栏3.8万匹,已规划建设改良三河马专业嘎查15个,总投资2亿多元的马文化产业园也在建设中”。说起马产业,乌日图信心十足,“马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快就会到来!”

[责任编辑 刘俊霞 ]

抢通生命线
蒙汉双语宣讲十八...
战严寒 保生产
绿色的撬动
四子王旗突降暴雪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警媒共赞十八大
《花落花开》在伊金霍洛旗巡演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