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亮丽风景线 > 最新动态 正文   
【亮丽风景线·传承】古老天仓节,看社火赏民俗聆田野希望
内蒙古新闻网  17-02-02 23:56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目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30多个民族的40多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内蒙古的传统节日特色鲜明,农历腊月二十三蒙古族的祭火节,蒙古族的春节“查干萨日”,鄂温克族的瑟宾节,草原那达慕、马奶节,蒙古族传统祭祀活动祭敖包,大青山脚下讨思浩村天仓节等,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近年我区非常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各地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作为品牌来打造,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参与性强的那达慕、祭火节、马奶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让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绵延不断,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编者

天仓节现场布置

传承人刘明忠在天仓节这天清晨用簸箕装炉灰在庭院里画出粮仓图形

  生活在他乡,舔舐故乡的泥土,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意义。在外地工作多年的王爱爱从小生活在大青山脚下古老而美丽的村落——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讨思浩村。“记得小时候,每到农历正月二十五,家家户户都用炉灰在院子里画粮仓图形。这一天是填仓节,也叫天仓节。”回家过年的小王对家乡的民间传统节日天仓节记忆犹新。

  春节期间,我区各地用特色鲜明的民间传统活动,庆祝传统佳节。

  象征五谷丰登的节日

上世纪60年代,讨思浩村村民在天仓节社火表演后留影

村民表演扇子舞

民间社火之脑阁

  “讨思浩村南面是田野,有麦田,有蔬菜大棚,有树林。北面是起伏绵延的山脉。在外多年我脑海里一直盘旋着这个风景。”小王说。有数百年历史的讨思浩,是蒙古语,意为“迎接处”。明代,阿拉坦汗在此设立接待站,专事迎接各级官吏,由此得来这个名称。

  每年春节,这里要举行一个民间传统节日——象征五谷丰登的填仓节。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粮仓。在古代,填仓节是一个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亲朋都要往来聚餐,有客来者必备佳肴盛宴,大家醉饱方归。因“填”与”天”谐音,亦称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羊彘肉,客至苦留,毕竟而去,名曰填仓。”

  这个民间传统节日是怎么来的呢?民俗专家介绍说,相传很久以前,北方曾大旱3年,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帝不顾百姓死活,照样强征皇粮。给皇家看守粮仓的仓官于心不忍,开仓救民,然后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火烧仓,自己也在大火中殉仓而死。后人为了纪念这名仓官,在每年这一天清晨,用草木灰撒成圆圆的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在粮囤中撒上五谷,表达对仓官的怀念。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文化协会秘书长高金贵说,天仓节多流传于北方,各地庆祝这一节日的习俗略有不同。如我国西北一些地方,这天又为老鼠娶亲日,夜晚不点灯,称为鼠忌。在天津等一些地区,这一天要吃饺子或合子,吃饺子为“填仓”,吃合子叫“盖仓”,以期希望来年收成好,粮食填满仓房。晋北地区民间在填仓节晚上,打着灯笼在院内各处找“填仓虫”,发现得越多就越好。在我国一些地区有吃米饭、喝杂面汤的习俗,也有的人家在这天熬鲫鱼汤,有“犒劳爱吃鱼的猫看护粮囤有功”之意。还有的人家在吃饭时,把自家养的鸡全部散放到院中,让它们饱餐囤中粮食。

  随着时代变迁,这个节日在很多地方销声匿迹。而讨思浩村至今还保留着过天仓节的习俗。对这里的村民来说,过完天仓节,春节才算划上了句号。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巴菊媛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表情】冰雪世界的欢声笑语
【新春走基层】同学聚会送爱心 公益活动不“打烊”
开馆首日 内蒙古博物院迎来5573名观众
科技馆里感受别样年味儿!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网络媒体走转改】有一种“箭”,叫“归心似箭”
• 李纪恒:靠实责任 严密措施 让各族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 除夕终团聚
•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草原文化力量迎来“喷发期”
• 【汉语版】阿拉善2017网络春晚 第二篇章
• 动车上过除夕 感受各城镇灯笼烟火
• 【汉语版】阿拉善2017网络春晚 第一篇章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