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乌海市委书记史万钧
近日,就乌海市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在实处,记者采访了乌海市委书记史万钧。
记者: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乌海市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史万钧: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市作为国家第三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更加必要而紧迫。为此,我们将坚守发展底线,坚持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一起做、调整存量和扩大增量同步抓,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产业发展路径的依赖,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推动创新支撑式转型。围绕创新主导产业发展路径,立足盘活现有焦炭产业,深入实施焦炭气化战略,引导煤焦企业延伸发展LNG、甲醇、烯烃等下游产业链,推动源通、华信焦炉煤气制LNG和家景镁业焦炭制合成气生产甲醇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加快建设北京神雾科技40万吨聚乙烯多联产示范项目、美国卡博特气相二氧化硅项目,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高端化发展。围绕创新产业重构模式,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依托渤海化工、渤天化工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推动精细化工集群化、终端化发展。围绕创新多元发展体系,加快实施陕汽新能源汽车、中钰镁合金轮毂、健翔碳纤维、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立足区位独特、交通便捷优势,充分发挥乌海湖周边大河、大漠、大汗、大湿地等自然及人文要素集聚优势,培育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加快打造中国西部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二是推动传统农业提升式转型。围绕“新、奇、特、优”目标,积极引进葡萄种植、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建成国家级葡萄酒区域检测中心,推动中国乌海汉墨沙漠葡萄酒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萄酒文化交流,打响乌海沙漠葡萄和葡萄酒品牌。三是推动军民融合式转型。依托军民融合发展重大平台,借助军用技术研发强大力量,发挥传统产业和资源配套优势,盯紧抓好与中国航天十二院合作意向的落地落实,强化项目建设全程跟踪服务,力争将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项目打造成为自治区龙头工程、精品工程,逐步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四是推动区域协作式转型。积极融入呼包鄂协同发展进程,全面对接陕甘宁区域发展需求,广泛参与自治区各类开放活动,力争在推动乌海及周边地区旅游一体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记者: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乌海市是如何具体贯彻落实的?
史万钧:绿色发展是客观规律,关系人民福祉。我们将坚守生态底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赢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攻坚战。不断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促进环保科技推广应用,鼓励发展绿色循环产业,努力把环保压力转变为发展动力。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实施清单管理、逐项销号,确保限期整改到位。深入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着力改善空气质量。科学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循序渐进推进矿区环境整治。全力实施好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千方百计增加游园绿地,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硬约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记者: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增进各族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祖国北疆安宁永驻,乌海市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将推出哪些更加务实的举措?
史万钧: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党和政府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守民生底线,带着责任、怀着感情,着力抓好各项民生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创新扶贫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尽快推动剩余农区贫困人口全部高水平如期脱贫。同步建立健全脱贫长效机制,在动态监测、产业扶持、政策保障和教育引导等方面持续发力,防止脱贫返贫和新增贫困发生。坚定不移抓好棚户区改造,抓住“钱”这个关键,抓实“拆”这个前提,抓好“建”这个核心,让更多棚户区群众实现宜居梦。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发展蒙中医药事业,积极筹建三甲医院,持续扩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实施高水平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打造“城区十五分钟、农区五公里”文化圈。统筹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做好党的十九大、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等重要节点维稳工作。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三责联动”,推动经济社会安全发展。
记者: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我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乌海市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新的有效举措?
史万钧:我们将把党的建设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保证,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李纪恒书记提出的“七个更加坚定自觉”的要求,从严管党治党,努力锻造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干部队伍,着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绝对做到令行禁止。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不断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市委工作规则和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切实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自觉做到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个始终坚持”“三个始终保持”和“五个表率”。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迅速提振干部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保持惩腐高压态势,做到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于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