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十九大代表风采   
【十九大代表风采】爱心浇灌桃李芬芳
内蒙古新闻网  17-10-05 22:2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五中学教师李凤娥

李凤娥

  “谆谆教导时萦耳,殷殷期望长铭心。祝李老师节日快乐!如今我在北大的生活离不开您的教导。”

  “感谢您!在最好的年华里包容我所有的叛逆,耐心的教导我。恩师永铭记,师恩久难平。”

  今年9月10日教师节当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五中学教导处主任、语文教师李凤娥收到100多条祝福短信,每一条短信都饱含着学生们对她的一片感激之情。

  “做一名好老师是我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理想。”利落的装扮、黑黑的肤色,匆匆忙忙从班里赶回办公室的李凤娥老师满怀深情地说道。

  从1988年大学毕业走上中学“三尺讲台”起,李凤娥就把人生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

  她30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尽管平时教材烂熟于心,但她始终是“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

  1997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带领全组教师积极进行教改,语文教研组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参加教学竞赛,该组教师多人次获自治区、市、区级奖励,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

  2003年任教务处副主任,兼2个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和1个班的班主任。她迎难而上默默承受,超负荷“运转”。

  2008年,她勇挑重担又接任3个班的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以满腔的热情和顽强的毅力,带领这3个班在中考中取得辉煌的成绩。

  2010年,李凤娥任学校教导处主任,全面负责学校教学管理,同时一直兼任2个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在她的带领下,临河五中的教学改革开始新的篇章,成为巴彦淖尔市教改的窗口学校,不论是中考,地区统考,还是各种能力测试,临河五中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我始终认为教育的真谛就是爱。好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爱。”谈起学生教育问题,李凤娥动情地说。

  班内一名女生,初一时各方面表现很好,初二时,因父母看她日记,搜她书包,而失去自尊,自暴自弃,学习成绩大幅下滑。李凤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与她促膝谈心,帮她买名著,鼓励她投稿。老师母亲般的情怀深深打动了这位女生,她最终找回了自信,奋起直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

  李凤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权利、尊严,关注其成长过程,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班内学生钱丢了,调皮的男生划破了女生的新衣服,她负责赔;班内搞活动筹集班费,她带头捐。新年到了,她给每个学生发1元的“压岁钱”或送一份简单的礼物;每到学生过生日,她总要送上真诚的祝愿。中秋节到了,她把月饼、水果等发给住宿的学生们;中考在即,她坚持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教室清扫;中考冲刺阶段,年届50的她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和学生们一起跑步,一起呐喊,一起追赶,给予学生巨大的鼓舞。学生们感动地说:“不论碰到多大的困难,只要眼前浮现李老师跑步时的身影,我们就会咬牙坚持!”

  当初任教时朝气蓬勃,如今李凤娥已是鬓染白霜。这份坚守与执着,也让她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劳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继旺)

[责任编辑 赵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