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这五年·聚焦国内  >  重大工程   
[砥砺奋进的5年]创新驱动牵引“中国号列车”全速前进
 

  在无人超市“淘咖啡”,消费者无需掏出钱包、手机,仅仅靠“刷脸”就能轻松完成支付;ofo、摩拜等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上跑出350公里的时速,北京和上海的往来时长又缩短了半个小时……这些发生在你我身边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正生动诠释着“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的意义。

  随着“双创”生态环境逐步构建,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创业和创新正在蓄势,创新的“一池春水”已被激活。创业主体更加多元,创业模式更加多样,创业热情更加高涨。“创业服务正由政府为主转为市场发力,创业者已由小众走向大众,企业员工、海归人才和年轻大学生等,各类人群齐心协力使经济发展焕发新的生机。”科技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曹国英说。数据显示,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53.5万件增长到2016年的120.5万件。

  长期以来,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新常态下,要从根本上消除发展短板,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破解发展瓶颈,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瞄准制度上的“痛点”,打通难点,在全社会营造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力。社会投资和创业创新热情迸发。去年,全国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

  一大批企业不断探索创新模式,搭建各类创业平台,走在创新前列。华为在全球建立16个研究所(院)、36个联合创新中心和45个培训中心,到去年底累计获得专利授权62519件,累计申请中国专利57632件、外国专利39613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中国移动实施“百万青年创业就业计划”,覆盖2000多所院校,建立104个实体孵化基地;腾讯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多地布局了30个实体众创空间,仅3年时间就孵化上千家企业。此外,创新工场、企业加速器等新型孵化器也风生水起,线上线下结合,孵化投资结合,开放式的创新生态系统正浮出水面。

  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创新。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引导下,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日趋增强,创业能力不断提高,自觉、自愿、自发参与创新创业的氛围正在形成。“各个专业都有同学在创业。”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自主创办了一家果业公司的翁新强说,校园内学生创业氛围浓厚,暑假期间也可以看到创业者们为跑项目积极奔走。2016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大学生创业者已达61.5万人,行业遍及通信、零售、金融和农业等领域。

  农民工返乡创业持续发展。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近年来,有11%的返乡农民工选择了创业,人数累计已超过450万。此外,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自食其力。

  科研人员创业创新更加活跃。一直以来,科研人员创办企业普遍面临“落地难”问题,科技成果很难快速转化为产品,走完“最后一公里”。要打破成果转化这堵墙,唯有靠改革的“利斧”。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了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处置权,将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现金和股权奖励最低比例从20%提高到50%,让一批“躺着睡大觉”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创新因子充分活跃起来。“股权激励是公司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北京理工雷科电子公司董事长戴斌说。北京理工雷科是一家致力于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研究和开发的科技公司,不到6年时间,公司就靠着2000万元资本金,实现销售收入数亿元。漂亮业绩的背后,是股权激励的功效:6名核心科技人员拿到180万元股权,创新的潜能被释放出来,先后开发出北斗卫星导航基带芯片等产品。

  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再向“领跑者”转变,从被形势所迫而创新,到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当下,创新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驱动的火车头正牵引着“中国号列车”全速前进。(经济日报记者李华林)

[责任编辑 魏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喜羊羊 美洋洋
剪纸喜迎“十九大”
爱老敬老我为先
四季游火了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关于对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 【十九大代表风采】爱心浇灌桃李芬芳
• 民族文化的守望者——访十九大代表苏梅
• 【治国理政新实践· 内蒙古篇】全面依法治区 让草原祥和边疆安宁
• 【十九大代表风采】自我超越的追求从未停止——记党的十九大代表、我区射击射箭马术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陈东琦
• “在呼和浩特度假很开心”
• 我区在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得21个奖项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