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不拿粉笔,不站讲台,却将最实用的公安业务本领倾囊相授,成为新警成长的引路人。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不拿课本,不坐课堂,却从身着警服的那一刻起,成为做好传承的火炬手。执勤、巡逻、处警、办案······毕拉河分局警营里,师傅与徒弟薪火相传,并肩作战,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别样“师生情”。

“00后”上岗,师傅以“心”蜕“新”
曾几何时,“00后”还是懵懂少年的代名词,但如今,他们已成为毕拉河分局警营里的新生力量。24岁的李泽刚刚迈入从警第二年,在保护区派出所上岗伊始,师从所长佐旭明。“李泽还是一名新人,还有非常多的事物要接触,也存在经验上的不足。”佐旭明扎根基层一线将近三十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破案本领,与基层指导经验。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佐旭明时刻在向李泽传授着知识、经验,“派出所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群众打成一片”佐旭明对李泽如是说。
适应新环境必须先熟悉新环境,佐旭明带领李泽在检查辖区的过程中,用车也用脚步丈量,做到人熟,地熟,情况熟。在工作过程中,李泽多看,多听,多学习,遇到不懂的向师傅请教,正在很快适应新的工作节奏。相差25年的年龄,没有在他们之间形成代沟,反而相处的十分融洽。
“师傅的细心教导让我受益良多,虽然我的家乡很远,但是师傅和同事们的关怀让我在这里也有了家的温暖,现在我也想像我的师傅一直扎根在这片林海。

3年磨砺,他以青春照警营
今年27岁的杜文已在警营中磨砺3年,他的师父是江西派出所所长赵登华。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正巧赶上开展草原林地专项整治行动,时间紧任务重,同事一天都忙的不可开交,这让新入警的杜文面对公安工作更是十分着急、一头雾水,“当时幸亏跟了一个好师傅”,杜文现在想起那段“青葱”岁月,总是这么说道。他的师傅赵登华从警28年,一直奋战在一线扎根于基层,有着十分丰富的办案经验和扎实的业务能力。
3年间,赵登华带着杜文走遍了派出所辖区内的每个沟系、水塘,细心讲解着办案的思路与要领。赵登华常说“小孩摔百跤,才能会走路”,对于案件要亲力亲为,不能有一丝马虎,这是师傅赵登华对他定下的“铁律”。
有一天,赵登华带着杜文辖区内开展春节前夕的日常巡逻工作,行至比较偏僻的地方后,发现了一辆行迹可疑的皮卡车,在下车与车主的对话中发现车主眼神躲闪,随即对皮卡车进行检查,在检查到皮卡车的后座时,杜文发现脚踏板处有一破布包裹的物品,打开后竟发现是一支枪支,随后将车主带回公安局开展后续相关工作。“当时看见枪,其实我的心里已经有点慌了,但是看见赵所镇定的样子,好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下子放心了”,杜文说。
现如今,在师傅的教导下,杜文从刚进警营的“小白”,已经能够独立办案,3年来共参与办理各类案件200多起,派出所的其他工作也已驾轻就熟,成长为了派出所的业务“能手”。

岗位转变,不变的是从警初心
毕拉河分局中心派出所的新警高权,此前在呼伦贝边境管理支队新巴尔虎左旗第一边境管理大队塔日根诺尔边境派出所担任辅警,2023年考入分局后在中心派出所开始了从警生涯。
他的师傅、中心派出所所长王殿永了解了高权曾经的工作内容后,告诉他,森林公安局工作性质与边境警察不同,在森林公安局要“内外双修”做到内勤与外勤工作同时兼顾。此后王殿永经常交给高权一些材料写作工作,并帮助其修改,以此来锻炼内勤能力。王殿永经常说一句话,“学到手都是自己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才能成为出色的人民警察”。王殿永还带领高权走访辖区,与辖区单位、村委会工作人员接触,了解辖区基本情况,教他车辆痕迹识别、判别深山方向和使用无人机、GPS定位等业务能力。
如今高权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派出所内勤工作,同时对出现场、办案件等外勤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掌握。从2023年的岗位转变,到现在已过去半年时间,高权一直相信在他师傅的带领下他会更快出徒,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书写属于他的“新”警察故事。(李泽、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