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图片新闻

黄河的石头会“说话”

  鲁婷创作的黄河石绘画作品。人民网记者刘艺琳摄

  “在黄河石上作画难在哪里?”黄河本身就有无数的故事,与其说是作画,不如说是还原。读懂石头自己想要说的话,然后用笔把这些故事表现出来,是鲁婷认为最难的地方。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画家鲁婷说:“石头虽然静止不动,但它是有生命力的。这种生命状态特别的灵动,我能感受到。”

  走出鲁婷正在作画的“黄河石壁画”创作基地,黄河浩浩荡荡,闯入眼帘。时而汹涌,时而宁静,母亲河跨越千年,滋养着华夏文明。

  “黄河石壁画”创作基地位于乌海市海南区“西行客栈”。这里是黄河自宁夏入蒙的第一站,本应向东奔涌的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改道向西而行2.7公里,故得此名。

  鲁婷经常在黄河边漫步,在这段2.7公里的河槽弯道里捡石头。“很多黄河石会堆积在这处弯道,与虫草鱼水相拥碰撞,形成了独属于每个石头的生命状态。”

  把石头捡来,在清洗的过程中,对话就已经开始了。“有一块石头,我清洗好光滑的一面,但是去绘画时怎样都表达不好。有一天我把石头翻过来,才发现原来形象在另一面,灵感一下子就来了。”

  鲁婷甚至曾用长达一年的时间去观察一块石头,直到找到石头想表达的内容。

  从2017年创作至今,鲁婷已创作上百件作品。《福河的故事》系列作品是她以黄河母亲为主题创作的石头画,“福河”和她的7个女儿共同守护黄河,滋养大地。石头的痕迹、细腻的笔触、饱满的色彩共同勾勒出厚重的黄河文化和悠久的华夏文脉。

  黄河的女儿鲁婷仍于河岸边静静描绘黄河石和母亲河的故事。黄河从这里入蒙,奔向北疆大地更深处。(记者刘艺琳、寇雅楠)

  鲁婷创作的黄河石绘画作品。人民网记者刘艺琳摄

  鲁婷正在和学生交流创作。人民网记者刘艺琳摄

  鲁婷创作的黄河石绘画作品。人民网记者刘艺琳摄

  鲁婷创作的黄河石绘画作品。人民网记者刘艺琳摄

  鲁婷创作的黄河石绘画作品。人民网记者刘艺琳摄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