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讲述者:张勇韬(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乡砧子山村驻村干部)

  我是一个“90后”,2023年3月被选派到砧子山村担任驻村干部,如今已经1年多了。回想自己刚接到任务时,内心很忐忑,以前我做武装工作,如今换了身份,又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如果干不好工作该怎么办?

  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我在报到前坚持多做功课,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派驻村的情况——砧子山村位于多伦县城西北部20公里处,面积95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组,耕地面积2.1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3万亩,退耕还林1.36万亩……

  但我知道,要做好驻村工作,仅仅知道一些数据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懂不会得太多了,需要学习方方面面的知识,还要时刻想着,怎么能更好地为村子和村民谋发展。

  入户走访是我驻村后工作的第一步。在入户走访时,我得知村二组和三组所在位置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如果遇罕见强降雨天气,庄稼会遭受涝灾,道路也有被毁坏的风险。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村里解决这个问题。

  之后,我多次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申请了8万元的防汛救灾款,成功修建了排水渠。为村民解决了问题,我感到心里暖暖的,感觉工作有了用不完的劲儿。

  接下来,我又把关注点放在了村里的暖棚上,我们开始琢磨如何用暖棚给村民带来更多收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与返乡能人建立联系,希望找到优秀返乡创业人才,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终找到了返乡创业能人马秀明。他懂技术、会管理,还有市场渠道。接下来,我们积极为他提供便利条件,利用“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利用暖棚发展平菇种植,并将种植面积从20亩扩大到40亩,形成了菌类种植、产品运输、市场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目前,吸纳种植户21户,带动就业40人。

  驻村后,我基本每天都要到县里开会、给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去相关单位对接工作。在大家眼里,我每天都需要“跑腿”,人们都叫我“跑腿干部”。虽然每天工作结束我都累得不想动,但是在我看来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每做成一件事,看到村民们的笑容,我都感到像是充满了电一样,干劲儿十足。

  如今,看着砧子山村正在一点点变好,我倍感欣慰。我是驻村干部,也是一名党员,肩负着组织的信任和乡亲们的期盼,今后,我要更加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璐)

编辑:邢俊清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