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让“饭圈文化”的喧嚣远离体育界

  近日有媒体报道,全国体育系统将全过程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国家体育总局表示,要把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的意识和要求,融入运动员选拔、培养、输送、安置的全过程,融入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服务、监管的全过程,并在思想教育、宣传引导、风险防控等多个方面采取有力有效举措,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配合、全系统聚焦发力的共治格局。

  近年来,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用实力为祖国赢得荣誉,赢得了众多粉丝的喜爱,成为不少人的追星对象。然而,一旦追星跨过了理性界线,就让原本在娱乐圈出现的“饭圈文化”蔓延到体育领域。

  在畸形的“饭圈文化”中,粉丝常常一言不合就在网上互撕谩骂、造谣攻击,挑战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人为制造群体撕裂。侵犯运动员的隐私、在社交平台互相拉踩,甚至是赛场上攻击裁判……畸形的“饭圈文化”入侵到体育界,已经造成了一些有目共睹的乱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势必会对体育事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喜爱体育明星、关注体育明星是正常的心理活动,是情绪价值的载体。通过心仪的体育明星,继而关注体育项目,对于普及体育知识、传递体育精神等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当热爱异化为“痴狂”,乃至掺杂过多的功利性因素,那么就稀释了运动员奋斗的意义,进而影响全社会的价值认同。

  杜绝体育圈“饭圈化”不仅依靠运动员“清醒自觉”的个人努力,更需对畸形的“饭圈文化”重拳出击,铲除滋生此类文化的土壤。向体育领域蔓延的“饭圈”陋习背后,往往是一条灰色产业链。有人以“代拍”运动员、卖周边产品等形式牟利,更有一些网站平台、社交媒体持续推波助澜,吃尽流量红利,因此,公安机关对于肆意跟拍、骚扰、曝光运动员隐私等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更需要及时亮剑,保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网信部门需要对利用“饭圈”在网上挑起情绪对立、互相谩骂的账号进行禁言处理或封杀。

  不得不说的是,受到“饭圈文化”的影响,个别体育运动员为了“出圈”,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对体育运动伦理和精神的重视,没有将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努力训练上,对于这种行为,相关部门也需要强化教育和引导,对其行为进行纠偏矫正。如果粉丝们对他们的喜爱缺乏理性,甚至个别粉丝为流量变现而肆意干扰运动员的正常生活、训练与工作,更是对运动员的一种伤害。

  喜爱体育明星需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少一些所谓的应援、打榜、跟拍,让运动员们安心、专心从事自己的运动,才能为运动员的成长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让体育的力量鼓舞和激励更多人。(樊树林)

编辑:韩伟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