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从“青城一号”回望我国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内蒙古守候星辰大海

  “青城一号”发射成功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昊天星座”计划正式启动

……

  呼和浩特“上天”了的消息

  在朋友圈迅速刷屏

  回望历史

  内蒙古和我国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

  还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

  以下都是重点

  1956年10月8日,在北京西郊,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紧接着,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选址到内蒙古额济纳这片土地。

  1958年,内蒙古额济纳旗四分之一的人口、包括旗政府机关为东风航天城建设让地搬迁,他们赶着7万多头牲畜,辗转多年3易旗府所在地,才再次找到合适的居住地。

  1965年,中国航天科工六院迁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航天城)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60多年来,200多颗卫星、13艘神舟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在位于内蒙古额济纳东风航天城成功发射,13艘神舟飞船、实践十号等卫星、探月工程的嫦娥五号等飞行器都降落在内蒙古中部草原或位于内蒙古西部的东风着陆场。

  神舟起落是吾乡,这是内蒙古与中国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也是伟大祖国赋予内蒙古无上光荣的责任。

  从“神一”成功发射,到“神十七”安全着陆,内蒙古一次次为神舟飞船和航天英雄筑起温暖“母港”,也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由大向强的铿锵步伐。

  内蒙古见证了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航天科研也悄然改变着

  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神舟十四号飞船搭载了20000粒马铃薯实生籽,神舟十六号飞船则搭载了66500粒。这些“上过天”的实生籽已进入大田鉴定评价阶段,经过三四年的重复鉴定评价,那些持续表现稳定的种子就可以推广应用了。现在,科研团队正力争通过航天育种和分子生物技术的结合,将马铃薯传统遗传杂交育种周期缩短三分之一。

  在内蒙古,担负生态修复职责的草种也像马铃薯实生籽一样,“乘坐”过神舟飞船。搭载神舟十三号飞船回来的偃麦草,抗旱和抗寒性很好,而且分蘖比较多,意味着产草量会比较高。

  尽管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东风着陆场已成为主着陆场,但曾多次迎接神舟飞船返回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依旧续写着与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

  2006年,中国文联、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捐赠180万元在这片草原上援建了神舟希望小学,捐赠款源自艺术作品《跃马图》的义卖款,而这幅作品曾“乘坐”神舟六号飞船,与航天员一起在太空翱翔。

  这个学校的校园里,处处可见航天元素。教学楼前是腾飞的火箭模型,校园里张贴着航天知识的科普文章,楼道里挂着神舟系列飞船的图片,学生们可以在航天科技教室观看相关视频,还能制作手工的太空模型。

  学生的心中,种下了来自星辰大海的种子。

  身边的航天心中的苍穹

  内蒙古一次次见证着

  祖国航天事业的飞跃

  内蒙古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

  为祖国的飞天梦贡献力量

  学生、老师、科研工作者、农牧民……

  每一个人都觉得航天事业跟自己很近

  每每提及都与有荣焉

  逐梦天地间期待更精彩

  监制:李中锋

  精编:雒扬

  资料来源:善美东风微信公众号 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每日电讯 内蒙古日报微信公众号 草原云全媒体客户端 北方新报微信公众号 呼和浩特文艺广播视频号

编辑:韩伟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