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这一声,跨越64年,跨越千里,“国家的孩子”梁引梅和94岁的母亲丁正华紧紧抱在一起。6月10日是端午节,扬州人讲究要与家人吃团圆饭。66岁的梁引梅,吃到了94岁的母亲丁正华包的粽子。这是阔别家乡64年后,梁引梅第一次与家人过端午节,第一次吃母亲亲手做的食物。这个幸福时刻,梁引梅曾无数次期待。
6月8日,梁引梅和老伴儿及儿子一家四口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发,到江苏省扬州市的高邮市认亲,同行的还有她的7位“兄弟姐妹”。这些“兄弟姐妹”跟她其实没有血缘关系,他们都被称为“国家的孩子”,此行他们要共同见证团圆时刻。
1960年秋天,作为“南方三千孤儿”的梁引梅,从上海育儿院被送到内蒙古呼和浩特,不惑之年却膝下无子的养父母收养了她,将其视为掌上明珠。梁引梅在内蒙古成长、工作、成家,平凡而幸福。
但自己出生于什么家庭,来自何处?始终困扰着梁引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当知来处”的愿望愈加强烈。
2010年,《北方新报》发起了为“国家的孩子”寻亲的公益活动,组织40多名“国家的孩子”到南方寻亲,梁引梅是当时的领队。也是从那时起,梁引梅踏上了漫漫寻亲路。
今年5月中旬,在高邮市公安局、锡林郭勒盟公安局以及高邮市阳光志愿者寻亲服务团的共同努力下,梁引梅与亲人DNA比对成功了。
寻亲14载终圆团圆梦,这场跨越64年的相聚,让梁引梅的人生圆满;这场跨越64年的相聚,使内蒙古和江苏两个家庭骨肉相连;这场跨越64年的相聚,更展现了祖国的情怀与力量。
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