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星星飞过的距离有多远,内蒙古或许可以回答。
2024年6月25日,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预定区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这趟月背往返之旅,飞行了大约80万公里。
随嫦娥六号遨游太空的还有4个国际载荷:法国氡气探测仪、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巴基斯坦立方星、意大利激光角反射镜。这些国家间的距离,东西跨越了四分之一个地球,而其科研成果,无疑将造福全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无到有,中国航天事业从位于内蒙古额济纳的东风航天城发祥启航,几十年间形成了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发射场格局,取得了以卫星上天、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为代表的巨大成就。到达火星的“天问一号”,正在把几亿公里外火星上探测到的信息传递给地球。
一颗星星飞过的距离可以有多远,中国航天人用行动回答,可以是无穷远。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中国航天人以科学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努力,在无垠宇宙中追求无穷。
支撑和托举这个无穷梦想的,是很多就在我们身边的具体的人的坚定决心、坚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的尺寸之功。
内蒙古,通向无穷深空的光辉起点
国庆期间,内蒙古博物院,一张额济纳人民为国防事业搬离家园四处迁徙的简易地图前,很多人驻足凝视。历史不会忘记,内蒙古“最美牧场为航天”的坚定。
1956年10月8日,在北京西郊,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紧接着,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选址到内蒙古额济纳这片土地。
1958年,额济纳旗四分之一的人口、包括旗政府机关为国防建设让地搬迁,他们赶着7万多头牲畜,辗转近12年,3易旗府所在地,才再次找到合适的居住地。
东风航天城,也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额济纳人民迁出的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
1965年,按照国防建设的部署,中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也就是现在的中国航天科工六院也迁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东风航天城升空,震惊世界。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可以独立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正是航天六院研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1999年,着陆场站大部队进驻内蒙古场区——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阿木古郎草原,仅仅4个月,便在内蒙古大草原腹地建成了中国自己的载人飞船回归港,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人员常年驻守。 2017年之后,这里的航天搜救任务由整合后的东风航天城航天搜救分队执行。从神舟十二号返回开始,东风着陆场也开始启用进行神舟飞船返回舱着陆。20多年间,位于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的这两个着陆场,捷报频传。到目前为止,17艘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嫦娥系列的返回器,全部安全着陆到这两个航天着陆场。
而作为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也曾是中国第一个陆上导弹综合实验靶场的东风航天城,在内蒙古额济纳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书写了许多个中国第一:中国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第一艘神舟飞船、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
内蒙古,空地探索造福民生的先锋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中秋之夜,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东风航天城发射升空。内蒙古日报社记者在发射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问:载人航天与国计民生之间有哪些具体的关联?发言人武平回答,载人航天的投入产出比在1:10到1:12之间,我国航天领域有几千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行业,航天技术可以应用于脱水蔬菜、卫星导航、天气预报等领域。
俯仰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覆盖空地,造福民生,这或许是一颗星星飞过的更远距离。
2004年立项的中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2014年11月1日凌晨6时42分,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带着降落伞缓缓飘落在阿木古郎草原,这是中国航天器第一次在绕月飞行后再入返回地球,标志着三步走“回”的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安全降落在雪野茫茫的阿木古郎草原,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探月采样返回的航天大国,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这也是人类相隔44年再度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任务。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月背样品着陆阿木古郎草原。探索几十万公里外的月球,中国一步一个脚印,成为目前全球唯一一个从月球正面和背面均有样品采回的国家。现在,对这些月球样品的初步研究,填补了很多人类月球研究历史的空白。嫦娥六号刚刚带回的人类目前唯一的这批月背样品,也即将以全球视野开放申请。
9月21日,2024年航天育种与现代农业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分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论坛现场,10余家国内航天育种优势单位成立全国航天育种创新联合体。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航天新品种”等5项航天育种与现代农业领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该院在嫦娥六号任务中搭载了中蒙药材育种材料4份、藜麦育种材料6份,论坛现场进行了嫦娥六号空间诱变实验材料交接仪式。据介绍,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目前共搭载了41份航天育种材料,并为内蒙古15家单位及团队搭载230份育种材料、示范推广50余个航天品种,示范面积达5000亩以上。
今年9月,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搭载神舟十四号飞船遨游太空的马铃薯实生籽经过培育成为微型薯进行第一年大田种植后,也迎来了收获季。
仰望天空,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在踏实的奋斗中笃定坚实地拥抱星辰大海,中国人的飞天梦从敦煌壁画中走进了生活。
内蒙古,航天器起落的温暖“母港”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之际,驻守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太空送祝福:“我们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谢谢大家,我们东风见。”
按计划,这个月,中国空间站将迎来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交接后,神舟十八号乘组将返回东风着陆场。
太空连着东风,东风连着内蒙古。
内蒙古从西到东跨度2400公里,这其中分布着新中国第一个航天城——东风航天城、两大航天着陆场即额济纳东风着陆场和四子王旗着陆场。飞船从内蒙古升空,航天员在内蒙古着陆,这是伟大祖国赋予内蒙古无上光荣的使命。乌兰察布在今年的内蒙古文博会展位上也打出了“通高速高铁飞机飞船”“四通”的文旅招牌。内蒙古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母港”名副其实。
神舟飞船从额济纳升空,从神舟十二号开始也在额济纳着陆。神舟起落是吾乡,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孟格图嘎查牧民卫其勒格其从小就听父亲讲三易旗府的故事,他接过了父辈“最好牧场为航天”的接力棒,“从神舟十二号开始,神舟飞船返回舱已经6次在额济纳东风着陆场着陆,其中5次落在我家草场上,1次落在我家邻居草场上,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舱又快要返回地球了,期盼还能降落在我家草场。”
卫其勒格其家共有71万亩草场,这与宇宙的浩瀚相比可以说是渺如沙粒的小小空间,是卫其勒格其的生计所在,飞船回收车队一次次穿越牧场,他对此从没有过怨言。
“赛汉陶来”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胡杨,阿木古郎蒙古语意为“平安”。在内蒙古西部的赛汉陶来,在内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平凡的人们像胡杨般坚韧且竭尽所能地为祖国航天事业筑起坚实的臂弯,为中国航天员营造安心安全返回地球的温暖港湾。
对于两地参与航天任务的民兵、警察、机关工作人员等其他人员来说,一颗星星飞过的距离,就是他们用脚步丈量和用职责坚守的辖区。
嫦娥六号回收时,当东风着陆场100余名搜救队员、30余台车辆装备从大漠戈壁东风航天城转战阿木古郎草原时,乌兰察布边境管理支队辖区各派出所民警挨家挨户走访附近居民进行安保宣传已经很多天了。
多次参与返回舱回收任务的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孟格图嘎查副书记张治军说:“每次的执勤点位虽然都是在外围配合观测,但还是很兴奋。我们每个点位都由苏木乡镇干部、摩托旅人员、公安、交警组成,参与国家大事,肩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非常自豪!”
东风航天城每有发射,额济纳旗东风镇的巴彦宝格德山上、弱水河边都是很好的观测点。2022年11月29日晚神舟十五号发射前,巴彦宝格德山顶漫天星光,随着点火时刻的到来,天空被绚烂的橘红色焰火点亮,随着轰隆隆的巨响,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划出一道壮美的弧线,渐渐成为额济纳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此时,在不远处的巴彦宝格德分水枢纽,值守阿拉善乌海水文资源分中心狼心山水文站的李雪峰、张淑霞、何贵平在一弯烛火的值守点目送神舟十五号飞天。
一河弱水保障了额济纳的美丽,也保障了航天城里胡杨的绚烂。当晚7点多,内蒙古日报社记者曾在那里短暂停留,吃饭时水文站值守点突然停电。李雪峰从容拿出了蜡烛,“我们离发射场区非常近,这是常规操作,为保障神舟发射进行的停电。”
北京、喀什、渭南、东风、远望……海陆空的测控站点织就一张网,天地协同万人一杆枪保障航天。内蒙古,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除了航天科技系统,每有发射回收任务,内蒙古相关部门单位和多个盟市十几个旗县(市区)会逐级成立由党委、政府领导牵头,民政、财政、公安、交通、电力、通信、气象、铁路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保障机构,相关地区和部门还会成立搜救分队、航天护卫队等参与护航飞行任务。
60多年来,伴随着人造卫星、神舟飞船、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的步伐,内蒙古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飞天梦贡献力量,并一次次见证着祖国航天事业的飞跃。作为中国航天器起飞着陆的温暖“母港”,茫茫戈壁、苍苍草原,诉说着内蒙古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额济纳旗东风镇宝日乌拉嘎查党支部获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表彰。
曾经代表额济纳牧民到北京慰问过航天员的吴吉日嘎拉老人就是东风镇额很查干嘎查牧民,每有发射任务,他都会遥望自己的出生地东风航天城里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10岁的时候,他跟着家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从那颗星星升起的地方开始多年迁徙,最终定居在东风镇额很查干嘎查。东风镇距离航天城四五十公里,是额济纳旗距离东风航天城最近的苏木镇,每到发射回收任务,东风镇都会全力配合疏散群众、回收残骸等工作。
今年77岁的吴吉日嘎拉说,“把最好的牧场腾出来给祖国的航天事业,父亲说无怨无悔,我们也是。现在,我出生的地方变成了国家航天器飞往太空的地方,我觉得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一颗星星飞过的距离,在中国人心中,可能是同心共圆中国梦的距离。
内蒙古,中国航天飞跃未来的参与者
2023年9月21日,120名中学生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蒙古包地面课堂与空间站“同频共振”。当天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课,本次授课活动分别在北京、内蒙古阿拉善盟、陕西延安、安徽桐城及浙江宁波设置了地面课堂,这也是“天宫课堂”首次在内蒙古设立地面课堂。来自阿拉善盟各地的120名青少年盯着大屏幕好奇地观看太空实验,并与航天员进行问答互动,这场奇妙的太空课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与梦想的种子。
自古以来,宇宙浩瀚令人憧憬和神往,星辰大海寄托一代又一代人的夙愿和梦想。火箭、飞船、空间站、探月、探火……在一般人眼中可能有些遥远,但在内蒙古,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航天事业跟自己很近,每每提及,都与有荣焉。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内蒙古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飞天梦的深度参与者。
包头稀土研究院蒙稀磁业有限公司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研制生产了大量稀土钐钴永磁元器件;内蒙古有企业为航天员提供乳制品和肉制品;实践十号曾经搭载内蒙古的家畜体细胞在太空飞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曾经搭载内蒙古26个品种74份空间诱变育种实验材料在太空进行育种实验;在内蒙古的企业研制出的F-12高强有机纤维应用于火箭导弹的壳体和飞机结构件;来自包头的北奔重卡在飞船返回舱回收任务中承担工程运输任务……
保障和参与祖国航天事业,内蒙古人民始终全力以赴。在内蒙古这片广袤土地上,神舟小学、神舟宾馆、神舟路、东风路、飞天路……与航天相关的元素数不胜数,与航天相关的人和故事延绵不绝难以尽数。
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神舟飞天、天宫驻空、嫦娥揽月、北斗指路、天问探火、羲和逐日,在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太空“出差三人组”有序轮换,中国步入空间站时代……这些成就几乎都与中国航天的“母港”内蒙古有着深深的牵绊。
内蒙古博物院里,中国航天各单位赠与内蒙古的展品有很多——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提供的651超短波雷达测控系统、BWT—133型车载式电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提供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回收舱……
内蒙古许多和航天有关的地方如今都是地标式的存在,虽然人烟稀少,却是很多人向往的飞天圣地。譬如降落了多个航天器的阿莫吾素嘎查,嘎查所辖总面积77.69万亩,常住人口只有66户179人,是真正的地广人稀。如今,这里却成为不少人驾车几百公里前来打卡的地方。
一颗星星飞跃的距离,或许是人类好奇和向往的距离。
2024年4月24日,神舟十八号发射前,“红领巾爱祖国——我心中的五星红旗”主题活动在东风航天城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航天英雄杨利伟在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下给少先队员们讲述当年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过程。祖国的星星叠加太空的星星,意在让孩子们拥有更全球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梦想。
从60多年前出发,从祖国北疆内蒙古出发,现在,中国的深空探测距离越来越远、太空“朋友圈”不断扩容,建立深空探测国家实验室、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推动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建设、完成火星采样返回和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建设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体系、健全空间环境治理体系能力……中国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入太空探索,引发广泛共鸣和响应。
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带着人类的好奇,中国航天还在探索更远深空。而无论星星飞多远,内蒙古永远是中国航天最可靠、最安全的守护者,是中国航天最深情、最积极的参与者。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