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北方中心科技创新助农增收 呼和浩特青贮玉米示范项目亩产达1206.4公斤

  本网呼和浩特10月5日讯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刘洋)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科技局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方中心)所主导推进的“全株青贮玉米全产业链绿色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粮食增产高效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最新进展。在土左旗示范区,该项目实现亩产量1206.4公斤,与农户平均亩产量相比,增产高达326.15公斤,直接带动农户每亩收益增长346.88元,充分展现出该项目在绿色高效与增产增收方面的双重效益。

  “项目采用全株青贮玉米无膜密植滴灌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有效破解玉米产量低、残膜污染严重、水肥效率低等‘卡脖子’难题,实现了无膜、节水、节肥和绿色高产高效。”北方中心主任徐林波介绍,他们通过精心筛选,成功匹配适宜当地光照与温度条件的玉米密植高产品种,并确定最优种植密度,初步构建起适应不同产区特点的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体系。

  该项目在和林县恼木气村、土左旗塔布赛乡苏卜盖村等地建立试验示范区。从品种、种植、收获、加工、饲喂等各个环节着手,开展全株青贮玉米全产业链绿色高效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为生产高品质青贮饲料提供技术支撑。

  据了解,北方中心创建于2022年,由自治区政府、呼和浩特市政府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携手共建。该中心围绕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聚焦玉米单产提升总体目标,在自治区东中西部建立玉米密植高产技术试验示范区,并入选2024年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徐林波表示,中心将继续采用“首席科学家+专家+高校院所+企业”的联合攻关机制,以科技包县、基地示范、企业主体的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将玉米无膜密植滴灌高产技术从示范区向周边农户拓展,辐射带动呼和浩特市无膜密植青贮玉米全产业链发展。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