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分享创作故事
读者排队签名
阿来与读者合影留念
他的眼里,水泥在生长,自然却在退缩,生活里的拧巴和褶皱,寄存在高楼大厦的方寸之间。他的笔下,旷野不止是独特的山脉水文,也是自己深藏的内心世界。10月28日晚,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携新书《去有风的旷野》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与广大师生和粉丝畅聊人生,分享创作及背后的故事。
阿来是一位脚带泥土的作家,长期在贵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和走访考察。
人生如旷野,自由和答案都在风里
《去有风的旷野》收录的是阿来的十个行走往事,十个把心交给旷野的故事。多年来,阿来用脚和笔丈量世界,认知内心。他说,人生如旷野,自由和答案都在风里。他攀行在雪山之间,仰望苍穹,俯身凝视花草生灵,感受三餐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从四川到西藏、云南、贵州、甘肃……阿来写大地、星光、山口、鱼、马、群山和声音。“我孤身而行,觉得越走越有劲,每天几十里。都没准备,就身上那点零花钱。走到哪里,找个老乡家吃住。一路觉得很过瘾,好多问题好像能够得到解答。从低地往高处走,都是大山大河。”阿来说。
他写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十二背后”的喀斯特地貌:连绵如屏的,孤拔而起的,灰色的石壁,层层叠叠,显出苍老的容颜。坡度平缓一点,就长满了青草,长满了灌木,和更高大的乔木。针叶树,无论是松,是柏,是杉,都笔挺如炬;阔叶树绿冠开张,姿态万千。山间平坝,缘溪,临塘,都辟为层层水田,稻子将近成熟,饱满的穗子低垂,显出了浅黄。稻子的高处立着玉米,低处的芋撑开巨大叶片。天刚晴又雨,一线阳光照亮水面,一些雨落在山前。如此山重水复,不由得要想起徐霞客……
在第二个故事“四姑娘山行记”中,他说来到四姑娘山至少有30次了吧。不同时间,来这里的高山之山,从树,从草,从花,从果,看生命律动。从浩大的地理中的山起水落,感受四季流转。他写“莫格德哇行记”时,在黄河源盘桓了一周多时间。棘豆、风花菊、香青、蝇子草……他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对每一株我们看似无名的花草如数家珍。他说,人的历史湮灭无迹处,草生生不息。“我年轻时在草原上游走时写过这样的诗句:‘无边的绿草劫尽了荒凉’。”阿来的文字里蕴藏着生命挺拔的画面,直抵内心深处那根柔软的弦。
勉励大学生:带上知识储备去旷野
他讲述“分云拨雾见米仓”故事,再现中国人都烂熟于胸的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身临其境,寥寥数笔让人心向往之。就连阿来也不由感叹“这样流传千年的故事,就发生在眼下这寂静无人的空幽山谷中,使这米仓古道又增一段生动的历史传奇”。
《去有风的旷野》中,不只花草树木有生命,就连石头都用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前洪荒时代生成的矿物嗓音说话。在阿来的眼里,石头的生命也不是永恒的,但其经历的时间之长久,会让人将其视为永恒。而一珠草从萌发到枯萎,一朵花从绽放到凋零,也就是一年四季,让人深悟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在行走中,阿来常常会触景生情,与古人先贤对话。他听见了杜鹃鸟叫,便吟起李白诗:“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又忆起杜甫写实的描绘:“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不同的是,古人行脚听见此鸟鸣叫,往往于孤寂处有悲情生发;而阿来听闻杜鹃啼唤,心中只有葱茏欣喜。
新书分享会现场,广大读者与阿来互动热烈。阿来的幽默不时引发阵阵掌声和欢笑声。他勉励大学生,去旷野走走转转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和旷野里远山上的花草交流对话,成为好朋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扎谿卡行记》里写道:昨天,他们辛苦赶路,我用这一天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做行前功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大自然有时候能给人提供一种慰藉,所以我总是要抽时间从河谷地带的人间社会出去,经过人间,最后到没有人间的自然中去,那是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它的美丽会给你安慰。”阿来坦露心声。
阿来是一位勤奋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云中记》等。2000年,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云中记》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2019年度中国好书等。
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