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编制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统一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让放射检查项目立项更清楚、收费更明白,也将推动放射检查价格趋于合理。
患者看病住院,少不了跟CT、磁共振、X光这些放射检查打交道,但近年来,“检查多、检查贵、检查重复”的问题让人苦不堪言。一次放射检查,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价格不菲,还有患者反映在老家做个CT,竟然比一二线城市还贵。实体胶片的费用往往跟检查项目捆绑,患者就算用不上也得花钱买。令人恼火的是,各家医院之间还有“壁垒”,在此医院做完检查没几天,到彼医院又得全套来一番,甚至同一个医院不同科室、院区都互相不认检查结果。患者本就身体欠佳,一通折腾下来,既可能影响病情,还要多花时间、金钱。患者做放射检查明明是为了更高效地看病,却先被检查搞得身心俱疲。
放射检查不合理、价格虚高,是因为之前的收费比较粗放,定价不科学、不严谨,甚至不准确。比如按照以往根据设备参数定价的方式,技术设备越“高级”,收费越高。普通检查精度未必有多高,却因为用了“高级”设备就要支付更高的费用。立项指南针对这一痛点,将收费立项从跟着设备参数走,转变为跟着检查效果走,将关注点聚焦在检查精度上,比如普通CT检查不再按排数确定收费标准,而是对扫描层厚<2mm的“薄层扫描”设立加收项。此外,指南还提出,实体胶片不再捆绑收费,推进检查结果互认,剑指放射检查“检查多、检查贵、检查重复”等弊病,释放出让放射检查更科学、帮老百姓看病减负的明确信号。
优化放射检查价格,也要防止因费用下降导致检查滥用。指南规定,立项指南所定价格属于政府指导价为最高限价,下浮不限。在检查设备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有业内人士担心,部分检查价格下调,再加上检查结果互认,一些医疗机构的收入和相关业务可能会减少。不排除有的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收入给患者开不必要的放射检查、多开检查。一旦检查被滥用,不仅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整体医疗费用也不会显著降低,导致与立项指南给老百姓减负的初衷背道而驰。
设立指南,是让放射检查更规范、价格更合理,不是简单的降价,也不是要让医院“赔本”。指南中提到,地方医保部门制定“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时,要充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使收费水平覆盖绝大部分放射检查类项目,使整合前后的放射检查类项目收费水平大体相当,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上调。当检查收入不影响医生收入和医院效益,设备开始回归本质,成为医生诊疗工具,方能求得医院、患者、医生三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放射检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收多少钱就收多少钱,要真有用、不滥用。(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