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北疆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内蒙古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雄浑壮阔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以及独具魅力的地域风情。进入新时代,全力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传承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与神圣使命。
美丽内蒙古建设要秉持对生态文明的执着追求。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地位极为突出。大力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严格执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让绿色在荒漠中不断拓展;强化水资源管理,做好水土流失治理,持续守护河流湖泊生态,让清水碧波重现;不断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量,不断提升空气污染治理水平;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督促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及时进行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持续提升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发展生态种养殖业,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美丽内蒙古建设要全力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前提。首先,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速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朝着绿色低碳方向转变;同时,要充分发挥内蒙古丰富的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优势,推动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种养殖业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不断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农业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同时,要加快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通过深度挖掘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潜力,让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亮丽名片,不断推动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
美丽内蒙古建设要持续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价值根基。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深入挖掘其内涵与价值,让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崭新活力。同时,要大力培育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参与美丽内蒙古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将游牧文化、草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打造具有自治区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为美丽内蒙古建设注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美丽内蒙古建设要切实注重城乡的协同发展。城市和乡村是内蒙古发展的两大关键领域,二者缺一不可。持续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治理效能,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持续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总之,要让城市和乡村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为美丽内蒙古建设贡献力量。
美丽内蒙古建设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创新是促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断加大科技领域的投入,通过积极培育研发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内蒙古经济发展;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等领域,应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所提供的有力支撑实现关键突破与全面提升,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科技人才在美丽内蒙古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从而实现对环境质量的精准把控。
美丽内蒙古建设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地区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全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内蒙古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不断促进人员与物资的高效流通;持续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切实满足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提高农业灌溉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保障;全速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内蒙古在信息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
美丽内蒙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不断夯实保障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和引领推动的关键作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为内蒙古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坚实可靠的法治保障;企业需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采用环保技术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绿色生产;广大群众要树立环保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社会各界要积投身于环保公益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力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生态更优美、城市更宜居、产业更兴旺、人民更幸福的内蒙古,必将以更加迷人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祖国北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文/刘向东 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