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经济参考报】以“供给抢跑”谋求“消费抢先”——内蒙古冰雪旅游旺季提前

  2024年11月25日,《经济参考报》第5版刊发题为《以“供给抢跑”谋求“消费抢先”——内蒙古冰雪旅游旺季提前》的文章,报道了从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在为期5个月的冰雪旅游季里,内蒙古以“歌游内蒙古”为主题,推动内蒙古冰雪旅游持续升温。

  报道全文如下:

  2024年11月25日《经济参考报》第05版

  滑雪爱好者在呼伦贝尔市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大众冰雪季活动中体验滑雪。新华社发(王正 摄)

  森林里的民族婚礼、火车上的歌声相伴、火山脚下千人“轰趴”……今年冬天,内蒙古自治区以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盘活“冷资源”优势,提前40天进入冰雪旅游季,分三批次自东向西开启冰雪旅游热潮。

  从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在为期5个月的冰雪旅游季里,内蒙古以“歌游内蒙古”为主题,将陆续推出“赏黄河奇观 看包头流凌”观凌活动、国际蒸汽机车摄影节、达里湖冬捕、“暖城”冰雪那达慕、冰上龙舟和浑善达克沙地穿越等活动,打造演出、赛事、美食、温泉、自驾五大系列旅游产品,开展温暖、暖心、便民、保障、微笑、柔性执法六项服务工作,推动内蒙古冰雪旅游持续升温。

  歌舞民俗出圈 引流效果拉满

  游客(右二)在冰雪节上与演员合影。记者 贝赫 摄

  内蒙古有着得天独厚的“冷资源”和冰雪产业发展潜力。这里有“中国冷极”,有中国最大的泰加林、“最大的一块冰”呼伦湖、最大的陆路口岸,还有少数民族歌舞风情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被国家气候中心授予“中国冷极”称号的根河市,全年平均气温零下5.3摄氏度,极端低温达到零下58摄氏度。“冷”就是根河市最大的资源和特色。

  在冰天雪地的冷极村,憨态可掬的南极企鹅引得游客争相拍照合影。“到不了南极北极,就来冷极”,根河市以泛北极圈主题文化体验为主打,打造极地冰雪乐园、极地科考展示等文旅业态,推出“冷极、北极”两极穿越自驾活动、极地科考探秘等旅游产品,让游客到“中国冷极”收获极寒地区的生活体验。

  根河市同时也是鄂温克族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居住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小说中,鄂温克族的神秘生活令人神往。

  曾经生活在山林里的鄂温克族猎民如何度过漫漫寒冬?他们在冰雪森林里如何驰骋穿梭?在根河市,游客全方位探索原生态使鹿部落的奥秘,在“撮罗子”中与使鹿鄂温克人伴着篝火纵情高歌,乘坐履带车自由地穿越在林海雪原之间,感受别样的北国风情。包饺子、吃冻梨、制作糖葫芦、扭秧歌,游客们感受丰富多彩的林俗文化、品尝森林特色饮食,体验原住民地道的冬季生活。

  近日,一场别具一格的婚礼在大兴安岭森林举行,“森林精灵”驯鹿拉着花车为新人送上婚礼证书和祝福礼物。根河市首次举办的森林童话婚礼活动,让慕名而来的各地新婚夫妻沉浸式体验了民族风俗,在鄂温克族传统歌舞的祝福下,收获冬日冰雪森林的别样浪漫。

  内蒙古独具特色的乌兰牧骑文艺表演,成为游客眼里添彩的风景。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开往阿尔山市的K7595次列车上,悦耳的歌声与游客的欢声一路为伴,这是属于“歌游内蒙古 梦幻阿尔山”冬日主题列车独有的浪漫。乌兰牧骑队员将演出搬上列车,悠扬的马头琴独奏、深沉的呼麦吟唱、精彩的蒙古族舞蹈……一路欢笑一路歌,旅途中北疆大地的独特文艺浪漫与游客一路相伴。

  冰雪“伊萨仁”、莫尔格勒河蒙古包音乐会、“阿拉善沙漠之夜”篝火星空音乐会、《重逢草原》大型沉浸式演出、“中东铁路”文物主题游径、穿越万里茶道非遗体验之旅……内蒙古的文化特色为冰雪旅游增色添彩,赋予“冷资源”以全新发展活力。

  运动赛事扩容 带动消费增长

  夏天的那达慕大会,既是蒙古族群众的年度盛会,也是游客们感受草原上浓郁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冬日里的冰雪那达慕,更是一场主客共享的冰雪盛会。

  兴安盟夏天举办了为期33天的“天天那达慕”,当广袤绿野变为苍茫雪原,“天天那达慕”也迎来冬季版本。雪地足球、雪地搏克、雪地赛车、雪地龙舟……丰富的冰雪运动项目让游客尽洒汗水,沉浸式体验少数民族的冬季乐趣。

  “我们将传统那达慕形式与冰雪经济深度结合,在夏季那达慕基础上不断优化产品。”兴安盟副盟长孙书涛介绍,万马奔腾、火红安代、马术特技、传统勒勒车巡游以及驯鹿方阵等“打卡”项目,丰富了游客体验,将这项传统体育赛事打造成为冬季旅游的品牌产品。

  呼伦贝尔市今年初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为指引,呼伦贝尔不断拓展赛后效应,开放赛事级的滑雪、冰上项目比赛场地,建成大小室外滑冰场和嬉雪场地100余处。今年新建的20公里越野滑雪道穿城而过,让滑雪运动与城市生活融为一体,实现“踩着雪板游城市”。

  扎兰屯市作为“十四冬”承办地之一,以举办国家级赛事的金龙山滑雪场作为群众性体育活动场地,开展大众滑雪体验营、初级滑雪猜时赛、雪地持杖健步走、雪地越野跑、雪上龙舟体验以及冰雪研学等多项冰雪娱乐赛事,吸引群众亲近冰雪、热爱冰雪,近年来累计带动群众参与冰雪运动超过100万人次。

  冰天雪地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也是对汽车极端条件下的挑战。已连续举办了六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冬季英雄会”将迎来全新升级的第七届赛事。全国各地的赛车爱好者、汽车“发烧友”蓄势待发、摩拳擦掌,将要在这座极寒之城一较高下。

  今年冬天,呼伦贝尔市将举办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越野滑雪挑战赛、全国雪地摩托车越野场地大奖赛、全国群众滑雪挑战赛、全国速度滑冰马拉松邀请赛、中国冷极马拉松、中俄蒙国际冬泳邀请赛等16项高水平赛事活动。

  “内蒙古着力打造‘歌游内蒙古·跟着赛事去旅游’产品矩阵。”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孙国铭介绍,通过文旅体赛事活动,推动旅游产品出新、服务优化、消费升级,全面激发冰雪运动产业发展活力。

  玩法服务升级 助推产业向上

  这是在呼伦贝尔根河市举行的鄂温克族民俗婚礼活动现场。资料照片

  深夜,夜幕笼罩下的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人头攒动、流光溢彩,在音乐的热浪中,游客们围绕篝火手舞足蹈。道路上如繁星点点的汽车灯光、民宿里火星四溅的绚丽烟花、装扮火山的各色彩灯、游客高举过顶的手机灯光,在璀璨的夜色下交相辉映,使冬日的火山公园更添魅力。

  “火山火爆了!”返乡创业的80后女青年郭晨慧在朋友圈记录下自驾车辆蜂拥而至的空前盛况,她开办的民宿也非常火爆,节假日一房难求。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冰雪旅游名片。乌兰察布距离北京自驾3小时、高铁90分钟,以“来自内蒙古的冰雪之邀·向西一步去滑雪”为主题,乌兰察布今年推出两条滑雪公交专线、70余家汽车租赁公司的500余辆常驻车辆、7条冬季旅游精品线路,充分满足自由行游客需求。“10余家景区、住宿业企业为组团游客推出了门票减免、住宿减免等优惠措施。”乌兰察布市副市长王长松介绍,为迎接冬季旅游热潮,乌兰察布联合线上平台发布冬季旅游攻略、美食地图等一大批宣传产品,打造无微不至的旅游服务。

  “我们有1.2公里的火山雪圈供滑雪爱好者畅滑,也推出多种冰雪玩法供家庭选择。”乌兰察布市日光火山大河湾滑雪度假区负责人孙建东表示,考虑到不会滑雪的游客,度假区丰富了冰瀑嬉水乐园、火山咖啡屋、火山泥按摩、冰上露营等新业态,用周到的服务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去年‘尔滨’凭借‘宠客’出圈,今年‘尔山’也想火一把。”兴安盟盟长于吉顺说,阿尔山市作为今年新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入冬以来搜索热度和旅游预订量均呈现爆发式增长。阿尔山聚焦游客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买什么等问题,针对性推出旅游项目和服务内容,为游客精心准备了“冰”“火”大餐:游客可以在40摄氏度功能性温泉中疗愈身心、滋养精神;可以在零下30摄氏度还冒热气的不冻河上体验漂流、融入自然;可以在冬季的那达慕上,纵马驰骋、释放激情;可以在冬日里熊熊的篝火旁,开怀畅饮,便捷购物……

  孙国铭介绍,今年冬天,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体育、商务、交通、铁路、民航、电力、通信等部门共同推动旅游服务提档升级,以切实举措引客、待客、“宠客”。

  内蒙古出台吸引游客奖励政策,提出六项服务专项提升工作。在各活动场所开展“温暖服务”,设置必要的取暖场所和设施;开展“暖心服务”,向游客提供热饮、姜茶等;开展便民服务,增设防寒服、电热宝等御寒产品售卖处;开展保障性服务,提升通信信号覆盖面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微笑服务,提升景区、酒店等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开展柔性执法服务,确保交通顺畅安全。

  “我们希望每一位游客都能享受到冬季旅游的美好体验。”孙国铭说,内蒙古立足文化特色激发旅游活力,通过多样的旅游产品盘活丰富的“冷资源”,推动内蒙古冰雪“热产业”持续升温,全面释放冰雪旅游的发展潜力。

  记者手记

  民族文化撬开“冰雪热”新大门

  内蒙古的冰天雪地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在广袤的呼伦贝尔雪原上,老舍笔下的“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仿佛一笔挥毫写意,九曲回肠的墨水在纯白背景中晕染开来。

  在银装素裹的大兴安岭中,雾凇美景晶莹剔透,鄂温克族饲养的驯鹿摇着铃铛沿着林间小径踱步。

  在零下30摄氏度的阿尔山,不冻河的水下绿意盎然、岸上冰封雪盖,不远处零上40摄氏度的天然温泉还冒着热气。

  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太阳从东部的呼伦贝尔升起,两小时以后才能照到西部的额济纳。118万多平方公里大地上,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个冬天,内蒙古相比往年提早40天,打开了冰雪世界的大门。独特的文化魅力,让这片冰天雪地焕发新彩。

  森林里,驯鹿拉着花车,为天南地北的新婚夫妻送上鄂温克族使鹿部落的传统祝福,让一场如童话般的雪中森林婚礼在美好回忆里定格。

  列车上,游客没有想到,乌兰牧骑队员将原汁原味的特色文艺表演送到眼前,一路欢笑一路歌,刚踏上旅途就进入了“歌的故乡”。

  火山下,千人火锅沸腾,纯正的内蒙古羊肉令人食指大动,时刻提醒味蕾什么是来自草原的天然味道。

  内蒙古将独特的民族风情写进冰雪旅游。

  鄂伦春族冰雪“伊萨仁”、莫力达瓦冰钓、敖鲁古雅迁徙等民俗活动彰显文化魅力;探访鄂温克猎民点、“我在草原有个家”牧户游、“做一天鄂伦春人”“做一天林业工人”等特色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民风民俗;西乌乞亚“撮罗子”营地、腾克达斡尔民俗村、鄂伦春拓跋鲜卑园、阿荣旗东光朝鲜族民俗村、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等地,成为游客心心念念的“打卡点”。

  不仅利用已有的文化特色推陈出新,内蒙古还在培育新特点。

  呼伦贝尔将继续推出冬季英雄会,以冰天雪地检验汽车的极致性能,汽车正在悄然成为冬日呼伦贝尔的主题词之一;乌兰察布面向年轻人喜爱的潮流文化,打造乌兰哈达“火山之夜”,“赏火山雪景、燃璀璨烟花、观浩瀚星空、玩最潮电音”让现代文化和自然美景充分结合;各地都将举办的冰雪那达慕,将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变成了火热的旅游品牌,成了可持续、可观赏、可体验的全新旅游产品,拓宽了冬季旅游的维度。

  只有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才能经得起品嚼,让游客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个冰雪旅游季,游客口中对内蒙古的评价词语,从简单的“好看”变为了十分的“过瘾”。

  越冷越上瘾,越冷越有瘾。冬天的内蒙古不仅有壮阔的雪国美景,还多了许多令人上瘾的“打开方式”。在“中国冷极”与南极企鹅共同感受林区居民极寒生活,在呼伦贝尔城区感受踩着雪板穿城而过的快乐,在阿尔山的温泉感受大自然神奇的极致冰火对比,在“中国最大一块冰”呼伦湖感受生态治理的累累硕果……

  冷得过瘾,热情上瘾。洒汗成瘾,歌声有瘾。

  内蒙古以文化特色,撬开了冰雪宝藏的冰山一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冷资源”,在文化魅力和浓郁特色彰显下,释放出更为多元的市场活力,让内蒙古的冬天有了更多可能性,也让游客对北疆大地有了更多“上头”的理由。(记者 贺书琛)

  制作:任镜宇

  

编辑:任丽华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