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赤峰

红山区民政局:实事惠民生 关怀暖人心

  今年以来,红山区民政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保障,通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暖心服务、拓展养老服务外延、推动移风易俗等有效举措,擦亮群众生活幸福底色。

  “你们的帮助解了我家的‘燃眉之急’,让孩子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疗,我们也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与关爱。”在市医院,拿到2364元“急难型”临时救助金的敖汉籍患儿家属激动地说。此次救助源于红山区民政局构建的主动协作机制,通过与市医院社工部链接社会资源,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提高救助效能,让更多弱势群众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有了坚实依靠。

  红山区聚焦健全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体系,通过创新实施“互联网+社会救助”模式,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落实主动发现机制,动态监测低收入人群,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767.6万元。

  日前,在南新街街道钢铁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上门养老待遇认证服务,让居民张阿姨感受到了贴心的温暖。围绕打造“颐养”民政,红山区民政局汇集各方要素资源满足群众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28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多点布局,老年人急需的“六助服务”供给提质,“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覆盖全域。截至目前,成功搭建涵盖医养康养、智慧养老等16项服务功能的“智慧平台”,先后为8600余名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红山区民政局精准落实相关政策,引入社会力量,不断创新帮扶项目与模式,鼓励居民广泛参与,在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等领域推出了“翼”计划、桑榆暖心工程、童梦守护行动、红色传承计划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帮扶项目,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深度协调配合,在有效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试点项目落地生效的同时,让专业资源更好地服务民众。

  与此同时,还联合具备公募资格的社区发展基金会,成立51支社区基金、15支专项基金和7个冠名基金,筹集80万元用于社区发展和困难群众帮扶。培树“红社担当,益心有为”社会组织党建服务品牌,通过37个党建项目精准实施,搭建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会工作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依托、社会慈善力量为助推的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善治创新机制。累计开展个案服务186例、小组服务141组、社区服务1928场次,直接服务困境人群6917人次。

  此外,红山区围绕深化婚俗改革成果转化这个重点,以成功创建国家、自治区级婚俗改革双重实验区为契机,主动把握市场趋势,精准实施婚俗改革“1314”工程,多姿多彩的婚俗活动在婚俗变革和婚俗文化变迁中,不仅推动婚庆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也让更多青年人的婚俗理念随之发生改变。同时,红山区民政局还创新搭建红山区智慧殡葬服务平台,发挥殡葬业务信息数据库驱动潜能,实现了殡、葬、祭业务办理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三化”全面提升,“绿色殡葬、文明祭祀”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自2023年以来,红山区共举办集体共祭、全免费节地生态集体安葬活动14场次,减免基本殡仪服务费485万元,发放节地生态葬一次性奖励18.25万元。

  群众幸福就是民政工作发力所向。红山区民政局将进一步拓展民生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巩固和完善民生保障体系,为提升群众幸福感、建设幸福社会贡献民政力量。(孟静航  冯启良  张宇为)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