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湾步行街游人如织(资料图) 巴彦淖尔日报签约摄影师 马爱梅 摄
今年“五一”假期,巴彦淖尔市上榜西北地区租车率最高城市、全国最受欢迎小众旅游目的地。1—9月,巴彦淖尔市接待国内游客1401.28万人次,同比增长99.96%;接待国内游客总花费达164.74亿元,同比增长103.76%……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挥文旅资源富集优势,整合特色资源要素,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把文化和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文旅产业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旅融合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政策红利和财政资金的保驾护航。为提升巴彦淖尔市文化旅游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多年来,巴彦淖尔市财政局坚持以政统财、以财辅政,采取做大财政总量、优化支出结构、保障资金效能等措施,全力为巴彦淖尔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设立专项资金 打造重点项目
今年国庆假期,临河区黄河湾步行街热闹非凡,日均接待市民及游客2万多人,商户日均销售收入约70万元。据了解,2022年11月,黄河湾步行街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实施了街景提升改造工程;2023年5月,街景改造工程全部完工。目前,黄河湾步行街已入驻商户430多户,聚集了30多个非遗项目及200多个餐饮休闲娱乐项目,成为集文化、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街区。黄河湾步行街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巴彦淖尔市旅游专项资金的投入。
自2016年以来,巴彦淖尔市财政累计投入旅游发展资金18410万元,争取中央、内蒙古自治区专项资金9510万元,市本级每年安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支持政府鼓励投资且能够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明显提升巴彦淖尔市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共计扶持项目271个。其中,市、区两级合力打造的黄河湾步行街文旅商综合体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同时,抢抓政策机遇,全力配合宣传文化部门谋划项目,争取中央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文化旅游商品传承创新专项资金等上级资金项目,不断做大资金总量,适当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财政力量。
完善工作举措 优化政策环境
走进位于黄河岸边的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随处可见形态各异、形象生动的趣味雕塑。园区整合了五原乃至河套地区自西汉以来240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河套农耕历史沿革等资源,将生动丰富的河套民风民俗融于各主题园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在旅游专项资金投用过程中,巴彦淖尔市财政着重抓好重大项目,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先后扶持纳林湖文化产业园、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五原印巷文旅创意园、黄河湾步行街等一批重点项目,累计投入3500余万元,以财政专项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财政局不断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在参照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各类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坚持“科学论证、突出重点、注重绩效、规范管理”的原则,以“扶大、扶强、扶优、扶特、扶新”为导向,制定了《巴彦淖尔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七大方面规定了二十六条内容,涵盖项目申报、资金拨付、绩效评价等方面,有力提升了资金管理规范化水平。同时,根据巴彦淖尔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文化产业重点方向,适时调整扶持重点,引导发展方向,确保资金精准发力、发挥效益。大力推动“文化+”,助力文化与科技、旅游、农业、商业等融合发展,鼓励文旅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提升科技含量,培育发展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着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版权交易、文物复刻衍生品等高附加值新业态逐渐成型。
注重预算绩效 保障资金效能
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更好地衡量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财政局牢固树立系统思维,既注重规范性,又兼顾文化领域意识形态属性,把财政政策的刚性约束和文化旅游产业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牢牢把握资金使用管理的正确方向,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发挥出应有效益。通过设置可细化量化的预算绩效科学指标体系及常态化组织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评价结果应用等方式方法,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实现财政资金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花钱必有效,无效必问责”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切实做好资金使用管理的“后半篇文章”,不断推动项目单位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繁荣发展文旅产业。(黄景莲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