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法治日报》第5版刊发题为《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良好态势 基本形成系统完备高效防沙治沙法治体系 》的文章,介绍了我国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修复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荒漠化防治道路。
报道全文如下:
2024年11月29日,《法治日报》第05版
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修复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荒漠化防治道路。
“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荒漠化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长黄采艺表示,未来将积极开展以“三北”工程建设为主体的荒漠化防治工作,认真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为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依法推进防沙治沙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据黄采艺介绍,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防沙治沙工作理念更加科学、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政策支持更加有力,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
我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新时代防沙治沙工作。出台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编制实施“三北”六期工程规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防沙治沙工作作出科学安排和周密部署,形成日臻完善的工作体系。
依法推进防沙治沙,基本形成系统完备高效的法治体系。构建起以防沙治沙法、森林法、草原法、湿地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法律为基础的防沙治沙法治体系,13个沙化重点省区出台防沙治沙条例或实施办法。不断加大普法、执法力度,防沙治沙法律制度规定和法律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依法压实各地各部门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和督查制度。
此外,我国组织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强化科技创新,科学治沙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治沙和致富相结合,沙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铸就了伟大的治沙精神;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近年来,我国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等一批重点工程,科学保护沙化土地5.38亿亩,有效治理沙化土地1.18亿亩,“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2.41%提高到13.84%,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绿线”向西移动300公里。近10年北方地区春季严重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
今年是“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一周年。据国家林草局三北局局长刘冰介绍,一年多来,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自觉扛起政治责任,锐意改革,合力攻坚,攻坚战顺利推进,呈现出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联防联治稳步推进、支撑保障持续强化、改革创新全面深化五个显著特点。
“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后,国务院成立协调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三北”工程攻坚战面临的重大问题。三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闻令而动,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三北”工程攻坚战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发布总林长令,对攻坚工作部署加力。内蒙古实行“五级书记”抓“三北”工程攻坚战。甘肃、宁夏、新疆分别在攻坚区10多个县恢复设置独立的林草机构。
国家林草局积极发挥作用,牵头组织相关省区开展联防联治,谋划布局了10多个跨省区联防联治项目,统筹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漠边缘和腹地、沙源区和路径区一体化保护修复。内蒙古、陕西、甘肃和宁夏等4省5市启动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四条“防风锁边林草带”陆续开工。内蒙古阿拉善盟、宁夏中卫市、甘肃民勤县在腾格里沙漠省界处携手打造“工程固沙+人工种草”阻沙生态防线。
数据显示,2024年“三北”工程区累计下达中央投资320亿元,推进实施重点项目287个,完成各项建设任务5700万亩,攻坚战实现良好开局,沙区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今年是我国签署《公约》30周年,我国履约成效显著。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两次授予我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据黄采艺介绍,我国自1994年签署《公约》以来,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治理,推动《公约》建立履约审查委员会,制定战略框架和实施目标。推动设立区域履约机制,先后举办亚洲防治荒漠化部长级会议、亚非防治荒漠化会议,促进区域履约合作和行动落到实处。
我国连续举办了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促进国际政策对话与交流。2025年,我们将举办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成功实施全球环境基金首个土地退化国家伙伴关系项目,为有关国家提供借鉴。
12月2日至13日,《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这将是继《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之后,今年召开的第三个联合国重要环境公约大会,也将为年底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全面系统讨论气候、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奠定基础。
本次大会主题为“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重点关注土地恢复、干旱韧性、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以人为本的方法,以及干旱、沙尘暴、土地权属、草原和牧场等议题,促成通过研究2030年后土地退化恢复全球目标等30多项决议。黄采艺表示,中国代表团将深入参与各项议题的谈判,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全球政策制定,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学和技术对全球土地退化和干旱韧性监测和恢复的指导意义,体现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同时,我国将在大会会场蓝区设立总面积608平方米的“中国馆”,举办中国荒漠化防治主题展,开展系列边会交流活动。“中国馆”是除东道国之外最大的国家主题馆,也是我国首次在境外对荒漠化防治和“三北”攻坚战进行展示宣介。“中国馆”计划于12月2日大会开幕当天开馆,持续至13日大会结束。(记者 刘欣)
制作:任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