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通辽市开鲁县非遗工坊: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12月29日,在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鑫圣月斋民族传统手工食品加工厂,十余位工人身穿工作服,动作麻利地烀红豆、捣豆馅、包豆包,将一层层笼屉高高码在大铁锅上,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甜香。

  豆包出锅。胡建华 摄

  手工和面、火炕发面、铁锅烀豆、白糖拌馅……粘豆包“诞生”的全部流程,均为传统工艺。该加工厂负责人、传统豆包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李连平表示,她的粘制品全都是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而成,这些繁杂的步骤就是为了留住乡愁,让食者吃到儿时的味道。

  马立新是食品加工厂“元老”级职工,对于这份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的活计,马立新觉得充实又幸福。“我在这干了5年了,一年能干6个多月,不耽误农活,也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一年能挣一万六七千块钱,这不挺好嘛。”马立新知足地说。

  李连平对豆包进行“质检”。胡建华 摄

  今年,该加工厂被评为市级非遗就业工坊。李连平介绍,创建工厂的初衷,除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家乡味”,还想要带动更多周边的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工厂成立5年以来,带动周边妇女在我这就业的有几十人。我们生产的粘制品大家都很认可,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这些都是我把这个非遗技艺传承下去的动力。”李连平坚定地说。

  杨国慧(左)认真教泰国友人Cartoon做花馍。 邵云哲 摄

  那边豆包制作忙不停,这边花馍学艺乐趣多。在您馒意面食坊,泰国友人Cartoon正聚精会神地跟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馍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杨国慧学习花馍“福袋”的制作方法。

  Cartoon开心地展示她的学习成果。胡建华 摄

  揉、捏、揪、压、搓、按,一会儿的工夫,一个个普通的面团就变身为圆滚滚的福袋。Cartoon说,学习制作花馍很有趣,她会把她学到的中国花馍文化带回泰国,分享给更多的人。

  今年53岁的杨国慧是“花馍”非遗文化守护者,她与“花馍”相伴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今年,她的“您馒意面食坊”被评为市级非遗就业工坊,她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大了,在杨国慧看来,“花馍”已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她会继续不遗余力地把花馍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杨国慧通过举办花馍技艺少儿培训班,吸引近200个小朋友来工坊学习,春节前,她还打算举办成人培训班。“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非遗文化发扬光大。想了解花馍、想学习花馍的,就来我店里,我会毫无保留地义务教大家。”杨国慧说。

  小规模、大群体、共致富,非遗工坊集纳特色鲜明、带动性强、市场销售好的传统工艺项目,开鲁县聚焦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全县共建设非遗工坊4家,吸纳60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3.2万元以上。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薛一群

  开鲁县融媒体中心:郭大蕾 胡建华

 

编辑:段丽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