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马丽侠)在呼和浩特就能看见红山文化百年考古发现中体量最大的玉猪龙了,2024年12月31日,“龙跃北疆——红山文化出土最大玉猪龙特展”在内蒙古博物院二楼开展,该展览截至2025年1月26日。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中华龙文化源自西辽河流域,从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至红山文化中晚期,龙文化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成熟。2024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的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出土了目前考古发掘中体量最大的一件玉猪龙,红山文化考古再一次“上新”,确定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源头性地位,实证了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支撑。
【文物背景】
2024年5月~9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揭露积石冢、墓葬、积石堆、祭祀坑、灰坑、颜料坑等遗迹近30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各类遗物近300件,为研究内蒙古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提供了新的资料。其中在M15发现了目前考古发掘出土体量最大的玉猪龙,填补了考古出土玉器研究的空白。
元宝山积石冢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八旗村北1.5公里处的缓坡上。面积约8000平方米,以红山文化时期遗存为主,还包含少量赵宝沟及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其中发掘的积石冢是目前内蒙古地区发现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集墓葬建筑与祭祀建筑为一体的红山晚期建筑遗存。
积石冢整体布局为北圆南方。红山文化墓葬内出土陶杯、陶盘、蚌器、玉猪龙、斜口筒形器、玉冠饰、兽面带齿饰、玉环、玉璧等器物十余件。除此之外玉器大多集中于冢墙墙体内及垫土中,出土玉石器共计百余件。遗址出土的与凌家滩文化相似的玉冠饰、与龙山时代石城相近的建筑模式、与藏玉于墙同源的祭祀形式,为深入了解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组织管理,探讨红山古国礼制文明、文明化进程,以及红山文化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贡献和意义提供了确凿的实证。

玉猪龙漫画解读(内蒙古博物院供图)

玉猪龙展品

斜口筒形器

方形玉璧

吸引市民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