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经济日报》第2版刊发题为《扎根草场守护生态家园》的文章,报道了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年近70岁的廷·巴特尔扎根草原50年,当了40多年的嘎查带头人,将丰富的经验讲授给周边牧民,推行草畜平衡理念。
报道如下:
《经济日报》(2025年1月5日02版)
近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片冰天雪地。在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书记廷·巴特尔家的草场上,牛儿悠闲地吃着草,没有受到寒冬影响。
“我家的牛膘肥体壮,草场的草完全够用。近来市场上肉牛价格低,但我家的牛价格并不低,主要还是得益于少养、精养。”廷·巴特尔说。
年近70岁的廷·巴特尔扎根草原50年,当了40多年的嘎查带头人,将丰富的经验讲授给周边牧民,推行草畜平衡理念。
“草原是我们的家,牧民离不开草原。”在廷·巴特尔心中,草原不仅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既要生态,也要增收,廷·巴特尔平时就爱琢磨,很多年前就有了自己的“蹄腿理论”。
“养1头牛4条腿,养5只羊20个蹄子。20个羊蹄比4只牛蹄,对草原的伤害更大,收益却赶不上。”于是廷·巴特尔决定把羊换成牛。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嘎查牧民开始“减羊增牛”,走出了一条草原增绿与牧民增收的双赢之路。
前些年,牛羊肉价格高,有的牧民为了多挣钱,不顾草场承载力盲目扩张养殖数量,结果草场出现退化。“牛羊肉价格高时,牧民认为养得多挣得就多。实际上,萨如拉图雅嘎查的不少草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北缘,过度放牧肯定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少牧民还背着贷款,冬季购买草料也要花很大一笔钱。”廷·巴特尔说。如今很多牧民的观念已经转变,认识到草畜平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向牧民讲授科学养殖,成了廷·巴特尔退休后最重要的事。每年,他有200多天都在农牧民培训中心免费给牧民讲课。“每节课内容都不一样,而且授课内容要接地气、可操作。”廷·巴特尔说。
“‘蹄腿理论’很奏效,以前我养了200多只羊,100多头牛,现在只养牛,收入也没减少。”牧民云亮说,如今嘎查大多数牧民也和他一样,少养、精养肉牛,自家草场草料能自给自足,免去了购买草料的贷款压力。
业余时间,廷·巴特尔喜欢摄影。“丹顶鹤、狍子、鸿雁、天鹅等各种野生动物经常光顾我家草场,我用镜头记录下来,就是想让大家知道,生态环境改善,会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廷·巴特尔说,他和老伴在草场累计种了1万多棵树,生态环境大大改善。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让草原变得更绿,让牧民的生活变得更甜蜜。”廷·巴特尔说。(记者 吴浩)
制作: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