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短评】开动脑筋找到问题“最优解”

  □正言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只有始终保持头脑“在线升级”,强化有解思维、优解思维,才能“思其始而成其终”。

  解题之要在善谋。如何在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上收获新成效?必须想办法打造任务清晰、举措务实、完整闭环、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如何在“闯新路”上展现新作为?必须站位大局、立足实际,把闯什么、怎么闯想清楚琢磨透。如何在一体推进改错、改机制、改布局、改作风取得新进展?必须把问题治而不绝、机制僵化不顺、布局粗放无序、作风“慢粗虚”等沉疴旧疾的“罪魁祸首”找出来对症下药。对事关当下、影响深远的改革事项,都要谋定而动。

  破题之道在敢想。改革“大写意”转换成“工笔画”,之所以会“色分高下”,很大程度就在于有的固守于“上级没有规定,我们不能干”,有的做到了“上级没有禁止,我们可以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变了就得换钥匙。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摒弃“没有成方不敢开药”的顾虑,多想“别人所未想”,敢出“奇思妙想”,点子多了总会找到解题的路。对看准了的事,只要不违反政策法规就大胆放手去干;一时吃不准的也要敢于“摸着石头过河”,即使试出错来也是一种成果。

  “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徘徊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间,缺少的往往是突破头脑桎梏的“灵光一现”、“思维一变”、“理念一转”。心思沉下去、脑筋动起来,内蒙古各项事业将更加可期。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