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经济日报】内蒙古各级妇联创新维权关爱机制 深化“蒲公英”项目,筑牢北疆和谐“防火墙”

  2025年1月18日,《经济日报》第3版刊发题为《内蒙古各级妇联创新维权关爱机制 深化“蒲公英”项目,筑牢北疆和谐“防火墙”》的文章,报道了近年来,内蒙古各级妇联深化北疆巾帼维权关爱行动,落实全国妇联“巾帼暖心行动”“巾帼普法乡村行”重点工作,建立“法院+妇联”“检察院+妇联”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巾帼之力。

  报道如下:

  《经济日报》(2025年1月18日03版)

  近年来,内蒙古各级妇联深化北疆巾帼维权关爱行动,落实全国妇联“巾帼暖心行动”“巾帼普法乡村行”重点工作,建立“法院+妇联”“检察院+妇联”工作机制。2024年,内蒙古妇联投入经费150多万元,深化“蒲公英”妇女儿童权益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儿童自护课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活动4000多场,受益妇女儿童6万多人

  近年来,内蒙古各级妇联深化北疆巾帼维权关爱行动,落实全国妇联“巾帼暖心行动”“巾帼普法乡村行”重点工作,建立“法院+妇联”“检察院+妇联”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巾帼之力。

  在草原上建起家庭和谐的“稳定器”

  “我让一点,你让一点,舒心的笑容多一点。”“你忘了我们当初的约定了吗?”

  步入“温馨驿站”调解室,墙上的这几句话,就是家庭矛盾调解的关键。

  调节室内,电视滚动播放着新人的结婚照和婚礼视频。调解员白大姐说:“我们就是希望让那些吵得不可开交的夫妻,重温结婚时的恩爱,重归家庭温馨港湾,特别是让他们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据了解,“温馨驿站”是内蒙古妇联打造的蒲公英“和姐益家”品牌下的一个项目,是锡林郭勒盟妇联和法院联合成立的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室。8年来,“温馨驿站”调解室成功挽救8000余个即将破裂的家庭,成为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家庭的“稳定器”。

  为化解家庭矛盾,促进万家和谐,2024年,内蒙古妇联在建强103个旗县级婚调委的基础上,联合内蒙古司法厅完成了1052个苏木乡镇(街道)婚调室建设,实现了乡镇级婚调机构的全覆盖,把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抓在了日常。

  在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搭起邻里和谐桥

  “窗户纸不捅不破,话说出来,心里才亮堂。这就是个误会,说完了,大家还是好街坊。”崔强乐呵呵地说。

  包头市东河区杨圪塄街道安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兼妇联主席崔强,是当地的“名人”。

  她牵头成立的蒲公英“和姐益家”工作室“崔强聊吧”,在社区里设立“百姓电视台”和“红镜头”调解室,帮助居民心平气和地解决矛盾,化解问题,让社区和谐美好。

  为了塑造现代化基层善治体系,发挥妇联引领服务作用,内蒙古各级妇联组织基层社区妇联,以不同形式的“邻里议事平台”为抓手,构建“调解、化解、和谐”幸福社区模式,助力和谐社会治理。

  乌海市妇联创新维权工作机制,将便捷专业的“维权就在你身边”品牌服务送到妇女儿童身边。

  通辽市妇联推出“和姐来了”幸福家园创建品牌,以小家和谐共建社区和谐,形成家家幸福安康的浓厚氛围。

  赤峰市妇联成立妇女议事会,推行“网格议事”,以“居民提事、网格议事、茶吧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五步工作法,激发居民协商自治活力,提升社区问题解决效率。

  内蒙古妇联负责人表示,妇联组织要置身于基层治理队伍,妇女在哪里,妇联组织和妇联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要坚持群众路线,创新工作手段,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妇联“娘家人”的温暖送到广大妇女心中,使妇女工作常做常新、充满活力,为社会和谐注入巾帼之力。

  用法律撑起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伞”

  近年来,为细化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内蒙古妇联推动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为健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内蒙古各级妇联积极把法治宣传教育送到农牧区妇女群众身边。2024年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等普法活动近2万场次,覆盖人群50多万人次。

  内蒙古妇联还联合9部门开展“巾帼暖人心”专项活动,围绕关爱帮扶困难妇女、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反对家庭暴力、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等5项重点难点,细化25项举措。

  2024年,内蒙古妇联投入经费150多万元,深化“蒲公英”妇女儿童权益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儿童自护课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活动4000多场,受益妇女儿童6万多人。

  “近年来,自治区妇联加强同相关单位协作配合,建立了处置青少年极端案(事)件联动机制、涉妇女儿童重大案件预警处置联动机制等,深入开展困难妇女司法救助活动,有形有感有效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内蒙古妇联负责人表示。(记者 王永钦)

  制作:张莉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