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阿拉善

上新!阿拉善再添2个生态研究站

  近日,由阿拉善盟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共同建设的内蒙古巴丹吉林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巴丹吉林荒漠生态系统内蒙古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阿右旗巴丹吉林镇挂牌成立

  内蒙古巴丹吉林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该研究站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中央投资590万元,总占地面积7734.67平方米,设有1个主站、1个标准气象观测场、5个气候观测点、6个植被观测场、2个风沙观测场及18个地下水位观测井。研究站以长期野外定位观测为基础,运用国内外先进的观测技术和方法,对阿右旗水文、土壤、气象和生物进行综合观测,为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巴丹吉林荒漠生态系统内蒙古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该研究站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内,于2024年7月获批备案。区域植被覆盖率在5%左右,沙生植物比较丰富,植物群落经过演化形成了沙漠独特的植被景观。研究站以荒漠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荒漠生态系统结构、群落组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因子进行连续观测研究,揭示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探索荒漠化综合防治模式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充实和完善荒漠化综合防治理论,为推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长期与阿拉善盟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此次两个研究站的建设,是双方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开展荒漠生态科研创新工作的具体举措。“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深双方学术互访,强化在荒漠化防治、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合作,规划建立更多野外台站,构建覆盖阿拉善盟全域的野外科学综合观测网络,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冯起说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重要的科研条件平台之一,也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阿拉善盟累计备案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7家,主要涉及生态学领域。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