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重点围绕用水管理、工程建设、计量监测等开展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工作,实现新增农业节水能力3.8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588。”1月24日,自治区水利厅农牧水利处副处长周东升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重要带动力量。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但农业用水量占到全社会用水总量的七成左右,“大水漫灌”一直是内蒙古想要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北疆粮仓”内蒙古粮食种植面积过亿亩。如此大的灌溉面积,如何既节水又增粮,从而破解“大水漫灌”难题?
“内蒙古先后出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方案、‘一盟(市)一策’、解决‘大水漫灌’问题工作方案和河套灌区农业节水奖励办法等系列措施,成立由分管副主席任组长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专项组,用水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周东升说。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加强农业用水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工作的指导意见》,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红线。
“内蒙古建立覆盖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将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全部分解到嘎查村等基本用水户,对371个地下水管理单元开展了水量、水位‘双控’评估,对管控指标不合格单元所在的62个旗县实行新增地下水限审限批。”周东升介绍。
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黄河村甜糯玉米现代化产业园,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成为节水增效的“功臣”。
“原来作物生育期每浇一轮水每亩需要用水100立方米,每年至少浇4次。现在每年滴灌10次,每次仅需用水20立方米,节水率达50%。”内蒙古沃原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晓英分享了节水经验。
“内蒙古印发了2024年河套灌区秋浇用水方案,严格用水总量管控、实行差异化秋浇定额,秋浇耗水量9.95亿立方米,实现压减耗水量和缩短行水期双目标,‘大水漫灌’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周东升说。
2024年,内蒙古有序推进节水工程建设,完成河套等13个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改善灌溉面积144万亩;有力推动黄河干流水权盟市间转让二期工程建设,已完成全部工程投资的78.7%,复兴灌域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储备河套等19个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如今,良性水价基本形成。2024年,内蒙古新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面积375万亩,累计实施面积达4969万亩,提前1年超额完成改革任务。在新一轮农业用水定调价“回头看”工作中,指导31个旗县区完成农业用水协商定价指导意见修订。并健全农业节水奖补机制,2024年落实奖补资金近2.1亿元。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健全完善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全区大中型灌区全部办理了取水许可并实现渠首在线计量,用水管理分界断面具备了计量能力。
“内蒙古近年来采用‘以电折水’暨农业灌溉用电量来折算取用地下水水量,2024年,在已建自治区‘以电折水’平台基础上,加密典型井1653眼,开展‘以电折水’现场复核,优化‘以电折水’系数,持续提高‘以电折水’计量精度,并深化成果应用。”周东升说。
在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灌区,由神华乌海煤焦化公司出资,对30多公里的农田灌溉土渠渠道进行衬砌节水改造。改造后,农田亩均用水量由513.5立方米减少为283.3立方米,节约出的水指标转让给企业,并用交易的形式出售,农业、工业都得到了实惠。
为使节水制度及成效推广更加有力,内蒙古印发《关于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意见》,鼓励灌溉用水户将节约的水资源在灌区内部进行用水权交易,探索跨乡镇、跨区域、跨行业用水权交易。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下一步,自治区水利厅将全力实施节水行动,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凝心聚力书写农业高效节水大文章,为保障内蒙古粮食安全提供水安全保障。”周东升满怀信心地说。(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