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1月25日,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夜幕刚刚降临,已是人头攒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齐聚于此,沉浸在北疆独特的冰雪文化之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大家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寒冷的夜空中。当绚丽的烟花在头顶炸响,将夜空装点得如梦如幻之后,一场令人期待的视觉盛宴——锡林郭勒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抡冰花”,震撼开场。
绚丽的烟花。
多伦县温塘河村村民金宝库是在2024年12月被确定为第六批锡林郭勒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民间艺人。只见他带着他的助手走上场地,他们熟练地点燃花筒,花筒内的榆木木炭迅速燃烧起来,温度逐渐升高。随着花架缓缓转动,木炭越烧越旺,花筒中的锅铁也在高温下渐渐变红、熔化。金宝库精准地把握着花架加速的时机,他一声令下,花筒转速陡然加快,星星点点的火花率先喷射而出,宛如一颗颗“流星”,瞬间划破了漆黑的夜空,又好似一条条灵动跳跃的小鱼,向四面八方欢快地飞蹿。仅仅几分钟后,熔化的锅铁便透过花筒的网格,向着四周疯狂甩溅出铁花,无数铁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耀眼夺目的光环。刹那间,人群沸腾了,冰花画出的半径越来越大,整个场地被照得亮如白昼,金花四射、流光溢彩,一座美轮美奂五光十色的光环塔拔地而起,那壮观的景象,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禁为之惊叹。
“抡冰花”震撼开场。
“抡冰花”作为多伦县滦源镇温塘河村冬季传统的社火活动,承载着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是预祝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日子红火的民俗仪式。其技艺基础材料全部由传统手工制作,就地取材的锅铁、榆木木炭、花筒以及表演所用的花架等,无一不凝聚着农民艺人的心血与智慧。
五光十色的光环塔拔地而起。
“看的就是这个红红火火的劲儿!”70多岁的李大爷感慨地说。他带着儿孙们早早来到村里,就为了不错过这场精彩的“抡冰花”表演。在老人心中,这不仅是一场热闹的民俗活动,更寄托着对家人、对全村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大伙的日子能像这“抡冰花”一样,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敞亮。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绚烂无比的“抡冰花”背后,是金宝库无数个日夜的艰辛付出。作为这项民俗非遗唯一的传承人,他自幼便跟着父辈学习“抡冰花”工具制作和表演技巧。他深知,“抡冰花”看似用材简单,实则工艺要求极高。表演场地最好是干净的冰面,所用的碎铁必须是多年使用的铸铁锅砸成的碎块,花筒的网眼大小更是有着严格的标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丝毫差错,表演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根本抡不出花来。
金宝库对“抡冰花”装置进行改进。
如今,金宝库并未满足于现状,他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抡冰花”技巧和装置的改进研究中。他的目标是做出令人惊叹的“多层花”效果,让这场表演更加震撼人心。此外,他还在不断尝试往材料中加入一些其他物质,只为能抡出五颜六色的“冰花”,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相信在金宝库的努力下,“抡冰花”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不仅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还将作为北疆冰雪文化的独特名片,吸引更多的人前来领略其魅力,让这份珍贵的民俗记忆在岁月长河中永远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