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人民日报】最暖心的祝福,最深切的牵挂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春节足迹感悟为民初心

  2025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题为《最暖心的祝福,最深切的牵挂——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春节足迹感悟为民初心》的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新春佳节,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来到干部群众中间,问民生冷暖、听群众心声、送新春祝福,同大家一道谋划来年发展。

  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1月27日《人民日报》第01版

  温暖是最醇厚的年味,牵挂是最深情的告白。

  乙巳蛇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走进北京胡同,同居民一起包饺子;来到山西临汾,兴致盎然做年馍;在内蒙古,同牧民们一起观摔跤,看赛马,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新春佳节,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来到干部群众中间,问民生冷暖、听群众心声、送新春祝福,同大家一道谋划来年发展。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跨越十余载的春节足迹,人民江山的幸福图景、神州大地的万千气象跃然眼前。

  忆往昔、话今朝,重温来时路

  季冬之月,陕北黄土高原苍茫壮阔。

  起伏的山丘之间,一条刚完成加宽修整的柏油路蜿蜒向前,直通梁家河村。道路两侧,一串串红灯笼高高挂起,迎接归乡过年的人。

  4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心怀“要为人民做实事”的目标离开梁家河,返京求学。2015年春节前夕,这位“黄土地的儿子”沿着这条路,回到自己牵挂的“第二故乡”,看望父老乡亲。

  一晃又是十年,梁家河再焕新颜。乡亲们端稳“产业碗”、吃上“旅游饭”。村里900多亩果园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种植,一年旅游收入就有600万元左右。“村里家家户户收入都不错,日子舒心得很,就盼着总书记再回来看看,听我们说说现如今的好光景。”梁家河村老支书石春阳说。

  井冈山,通往八角楼革命旧址群的公路,有一个意蕴深远的名字——曙光路。

  90多年前,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建立起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燎原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迎来曙光。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瞻仰革命烈士陵园,考察八角楼革命旧址群。

  “总书记一边听讲解,一边询问有关细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员黄俊峰回忆说。

  如今,临近春节假期,曙光路上游人比平时更多了。众多游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此重温红色历史、汲取前行力量。

  年幼的孩子特意为红军烈士带来布娃娃礼物,退伍老兵一连几天反复来此参观……这些感人至深的场景,让黄俊峰时时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句话:“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

  “这几年,来参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我们调整了讲解内容和角度,希望游客们能在这里见人见物见精神,把井冈山的英雄事迹和光荣历史牢记在心、传扬开去。”黄俊峰说。

  沿着悠长的古道一路向前,非遗鱼灯璀璨灵动,一条条红色的祈福丝带迎风飘扬……春节前夕的山西平遥古城,浓厚的年味扑面而来。

  这座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活着的古城”,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注视。

  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自迎薰门步行入城,登上城墙俯瞰古城全貌。那次考察,总书记指明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求“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总书记的叮嘱,我们时刻不忘。”平遥县文旅局文物管理股股长闫海滨说,为保护古城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古城花费5000余万元,对受损城墙“修旧如旧”,并对城隍庙、清虚观等古建筑开展保护修缮。

  一砖一瓦守护历史印记,一技一艺赓续文脉华章。

  海河之畔,天津最早的经济、文化、商贸聚集地——古文化街升腾起浓浓的节日气息。

  热闹喧嚷的老街上,黑漆金字的木制牌匾“杨柳青画店”格外引人注目。走进店铺,一幅幅寓意美好、喜庆十足的年画让人感受到春节的氛围。

  天津杨柳青画社高级工艺美术师苏丽妍正忙着向顾客作介绍:“过年贴年画的老传统又回来了,这两年的春节都是我们的销售高峰期。”

  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细细观看“勾、刻、印、绘、裱”道道工艺。

  “总书记对杨柳青年画的关注和重视让人感动。我有责任把这项技艺传承好、宣传好。”回忆起那一幕,苏丽妍依然感慨。

  一年来,画社团队深耕“老版复生”项目,首批选择了6幅广为人知的娃娃类年画木版,以传统工艺复刻,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些古版、古画被赋予了新生命,更生动地‘活’在当下。年画也不再仅是‘过年的画’,而是融入更多新时代的生活场景。”苏丽妍说。

  更温馨、更幸福,情暖为民路

  距“草原天路”15公里,一排排黛瓦白墙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山居与美景相得益彰——这是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

  “挂灯笼喽!”

  腊月朔风凛凛,村民徐海成家的小院里却满是暖意。他将一个个红灯笼挂起,小院顿时喜气洋洋。厨房里,老伴儿正带着孩子们忙着炸“开口笑”、炸年糕,讨个“笑口常开年年高”的好彩头。

  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走进徐海成家。种马铃薯的收入、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坐在客厅里,总书记同一家人算起了收支账。“那时候,我们村还穷得很。我家才种着30亩地,一年忙到头攒不下多少钱。”徐海成说。

  他一辈子忘不了的是,总书记那天同大伙儿一块谋划致富路,鼓励大伙儿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这让徐海成和乡亲们觉得日子有了奔头:“沿着总书记指的路往前走,荒滩地也能蹦出‘金蛋蛋’。”

  如今,徐海成承包了120多亩地,种植马铃薯等作物,还买了新拖拉机。“照料完自己的地,我还能开着这‘新伙计’帮别人家耕地、收马铃薯,又多了一份收入。”说起现在的日子,徐海成乐得合不拢嘴,“就盼着能有机会再给总书记报报家里的账。”

  徐海成一家的变化是德胜村变迁的缩影。依靠发展马铃薯种植加工、生态养殖等产业,德胜村全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万多元,比8年前翻了好几倍。

  顶风踏雪寻找致富路,只因温暖中国年的画卷里不能少了困难群众的笑脸。不辞劳苦体察民情,只因百姓一蔬一饭,都关系着幸福中国年的成色。

  甘肃兰州市城关区76岁独居老人张淑莹从家出发步行10多分钟,便来到了社区“虚拟养老院”的餐厅。6个菜每顿更换、任意选用,再配上一碗白米饭,一餐只需要8元。

  “在这儿吃饭又省事又实惠,吃完还能和老伙计们排练排练节目。”张淑莹说。

  2013年2月4日,这家餐厅迎来一位特殊“访客”——习近平总书记。“饭量够不够”“卫生不卫生”,总书记仔细询问,还帮就餐的老人端来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

  “总书记身体力行关爱老年人。”尽管已过去10多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访的场景依然让餐厅负责人傅连鸿记忆犹新。

  10多年来,餐厅多次翻新,不仅扩大了老人就餐区域面积,还增设了阅览区、休闲区。菜单更是根据老人需求不断更新,力求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少油少盐。

  “总书记来我们餐厅考察时祝愿老人们身体健康、安享晚年。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周边老年人带来健康的饮食,更带来家的温暖。”傅连鸿说。

  春节临近,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派繁忙景象,商户们议价格、搬货品,好不热闹。

  民以食为天。“菜篮子”“果盘子”连着百姓餐桌。

  从老挝新建的毛豆种植基地赶回北京,蔬菜商户谷志龙立马投入到春节保供工作中:“春节期间群众对蔬菜需求量大,我们可不能休息,得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同批发市场留守的商户和采购年货的群众连线,谷志龙正是其中一员。

  “总书记详细询问菜价和市场运行情况,嘱咐我们在拓展货源、丰富品种、保证质量上下功夫。”谷志龙说,这两年,他带领团队一边努力扩大种植规模,一边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把关能力,希望能不负总书记期望。

  “不光是我,我们新发地的商户们干劲都足着呢。”谷志龙说,这些天,新发地市场每天有2万吨蔬菜上市,全力守好老百姓的团圆“好食光”。

  北疆大地,银装素裹,国旗高扬。

  从内蒙古阿尔山市穿越林海雪原,陆军某旅三角山边防连驻扎在这里,守护着国门。

  三角山边防连二级上士李长月已在岗位上度过了好几个春节,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刚入伍时的那次。

  11年前的农历腊月廿六,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慰问在边防线上巡逻执勤的官兵,还在连队食堂同战士们一起用餐。

  “习主席边吃边同我们拉家常,特别亲切。”李长月说,习主席的到来,“就像家人来看望一样”。

  “战天斗地,爬冰卧雪,戍守边关”,习近平总书记对边防军人的肯定,时时鼓舞着李长月。原本打算两年后退伍继续完成学业的他,在这个一年中有半年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扎下了根。

  这些年,边防连巡逻的路从土路、砂石路变成了柏油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帮助值班员实时监控边境情况,战士们的物资供给也更丰富了。

  今年过年,李长月还和战友们网购了彩灯、对联,营房里透着年的味道、家的温暖。

  “尽管我们远在边疆,但我们都知道,中南海与边防线紧紧相连,习主席和我们普通战士心心相通。我们一定会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不负习主席的重托。”李长月说。

  明方向、鼓干劲,砥砺奋进路

  四川成都市区西行约50公里,到战旗村一路畅通。

  从村口沿着宽敞的战旗路进村,绿树夹道而种、红色灯笼高悬,家家户户院里挂满油亮亮的腊肉腊肠,映衬出富足年景。

  2018年2月,也是沿着这条路,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战旗村考察。

  当时,习近平总书记细细察看特色农副产品和蜀绣等手工艺品展示,同乡亲们亲切交流,叮嘱“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

  为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落到实处,战旗村成立了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教技能、做帮扶,以党建带动乡村振兴。

  刚刚过去的一年,战旗村的党员们更忙了。村党委书记高德敏介绍,村里建起了粮食烘干中心,目前已经烘干了3900多吨粮食。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去年村旅游收入达4000多万元。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高德敏说,“我们战旗村人会继续好好干,以产业兴带动百姓富,走好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履端元日,正始之初”。年岁更替之际,是新的远征、新的出发之时。

  赣鄱大地,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位于江西南昌的华润江中湾里制造基地(江中药谷)智能化生产车间里,上百个机械手臂此起彼落,无人驾驶AGV小车沿着设定路线高速运转。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江中药谷,察看产品展示,视察自动化生产线和质量检测中心,语重心长地叮嘱:“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基地总经理钟志坚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这份沉甸甸的嘱托,令他“看到了中医药的未来”。

  “通过企业自主创新,目前江中药谷固体制剂车间,制粒、混合、压片等关键工序都实现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提升15%,年产值达12亿元。新的一年,我们希望能将相关技术推广到更多制药企业,更好助力中药制造产业升级。”提起新年计划,钟志坚信心满满。

  祖国西南,群山深处,通往“中国天眼”FAST的路迂回盘旋。

  春节将至,FAST现场维保负责人雷政仍然忙碌在岗位上,保障望远镜稳定运行。

  “每到家国同庆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想起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这激励着我不管多难多累都要扎根‘天眼’、守护‘天眼’。”雷政说。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亲切会见“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勉励大家“以南仁东先生为榜样,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加快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无数“南仁东”的坚守与奋斗,换来了“中国天眼”的全天候稳定运行和性能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中国天眼’令我国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这有力证明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条路我们走得通、走得好!”新的一年,雷政希望把望远镜的维保工作做得更扎实,让仰望星空的大国重器愈加“耳聪目明”。

  汽车沿着云南腾冲的崎岖山路行驶,司莫拉佤族村就在山的那边。

  做大米粑粑是佤族新年的传统。每当此时,村民李发顺都会念叨起习近平总书记那声“有福有喜”。

  2020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李发顺家,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聊家常。李发顺邀请总书记一起制作大米粑粑。

  “总书记做得很细致、很用心,做完还笑着说,‘摁了个福字,再来一个喜字,有福有喜’。我们大家都鼓起掌来。”李发顺回忆道。

  当年还在准备考研的女儿李连欢,如今已研究生毕业;当年想当兵参军的儿子李连斌,在部队一切都好。李发顺说,总书记鼓励孩子“有志者事竟成”。这是追梦的力量。

  如今的司莫拉佤族村,青山环抱,屋舍俨然,各类专业合作社欣欣向荣。村里大力发展旅游业,2024年迎来游客超过50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4万多元,涨到了2024年的2.4万多元。

  春节快到了,村民们用灯笼和春联将村里装点一新。大家聚在一起,又唱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唱过的那首《阿佤人民唱新歌》。

  “共产党光辉照边疆,山笑水笑人欢乐。社会主义好哎,架起幸福桥。哎……道路越走越宽阔,越宽阔……”

  嘹亮的歌声,唱出乡亲们的心声,沿着青山传遍神州。

  制作:任镜宇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