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光明日报】母亲河上的“铁保姆”

  2025年1月27日,《光明日报》第4版刊发了题为《母亲河上的“铁保姆”》的报道,介绍了三盛公黄河铁路特大桥是包兰铁路上的“咽喉”要道,今年春运开始后,每天有35趟旅客列车,60多趟货物列车通过。国铁呼和浩特局乌海工务段巴彦路桥工区工长马瑞祥带领10名桥隧工,负责三盛公黄河铁路特大桥养护维修任务,他们也被称为“铁保姆”。

  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1月27日《光明日报》第04版

  三九严寒,气温降至零下二十摄氏度。在黄河内蒙古巴彦淖尔段,河面已结起厚厚的冰,矗立在黄河上的三盛公黄河铁路特大桥,不时有列车呼啸而过。不远处,空旷的冰面上,浑厚有力的号子声与金属撞击冰面的声音有节奏地传来。

  三盛公黄河铁路特大桥是华北通往西北的主要干线铁路、西部能源大动脉、百姓出行大通道——包兰铁路上的“咽喉”要道,全长682.5米。今年春运开始后,每天有35趟旅客列车,60多趟货物列车通过。然而,该区段黄河水流缓慢、泥沙含量高、河床较宽,凌汛期大量冰块极易发生卡冰结坝和冰凌撞击桥墩等险情。国铁呼和浩特局乌海工务段巴彦路桥工区工长马瑞祥带领10名桥隧工,负责三盛公黄河铁路特大桥养护维修任务,他们也被称为“铁保姆”。

  “工区所管辖的两座黄河铁路特大桥列车密度大,尤其是重载列车对线路的冲击大,桥梁养护维修的压力也大。”马瑞祥说,为了测量河床断面,预防黄河开河时大冰块撞击桥墩的危险,他和同事们要走上黄河的冰面打冰孔、打冰沟。这群“铁保姆”便成了母亲河上的冰雪“钎夫”。

  天刚蒙蒙亮,马瑞祥和同事们包裹上厚厚的棉服,全副武装,将冰钎、铁锹、铁凿等装备装车。每天早上7点到9点,是早晨温度最低的时候,他们要趁着寒冷进行作业。

  “每5人一组,组成2个打冰组。作业时注意脚下碎冰防止滑倒,先组织人清理刨下的碎冰,再向前推进。”马瑞祥麻利地取下打冰装备,系上安全带,嘱咐大家。

  “打冰孔时,在桥下顺着桥梁方向每10米一个测点,上下游相隔25米的地方分别开凿3个冰孔。用测试绳测量出河床断面水的深度,计算出河床断面高度。”副工长李宏正在布置打冰孔作业。

  冰沟则分为顺河冰沟和桥墩冰沟。“顺河冰沟能防止黄河开河时大冰块撞击桥墩。当冰层厚度超过50厘米时,就会对桥墩产生极大的挤压力,开凿桥墩冰沟就能释放冰层产生的挤压力,保证桥墩安全。”马瑞祥说。

  打冰沟时,两个人齐心协力举起冰钎一起用力砸下去,近3米长的打冰钎一下下用力砸向冰面。几个小时后,宽大的桥墩周围,一条如丝带的冰沟呈现出来,汗珠从打冰队员的额头上流下来。

  “我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每日桥面线路养护、桥梁巡查从不间断,桥面线路轨检车检测优良率一直是100%。”马瑞祥望着桥上疾驰而过的列车说。(记者 高平 王潇)

  制作:任镜宇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