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巴彦淖尔1月31日电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薛来 实习生 熊巧红)1月30日19时,气温降至零下18摄氏度,刘洪军开启了当天的第三次安全生产巡检。
43岁的刘洪军是华北油田巴彦分公司边零井区块的班长,他和2名同事一起管理着14口油井。茫茫戈壁中,6间活动板房、一口抽油机、一个油罐,就是刘洪军工作的地方。维护设备、平整井场、取样、装油……他每天开车巡检4次,工作单调而枯燥。
从宿舍出发,汽车行驶在“搓板路”上,20分钟后到达油井。刘洪军仔细检查后,发现油压表冻堵了,他提着暖壶将热水缓缓浇到压力表弯管上,只见指针轻微摆动后,压力定格在1.0兆帕,油压表恢复正常。
“入秋后,我们会提前把易冻堵的部位加上伴热带,再将老化的伴热带更换,管线就不会冻堵了。”刘洪军告诉记者。
随后,他又来到另一口油井,借着防爆手电的光亮,他发现抽油机光杆上黏着少量原油,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判断是盘根松了。于是,他先拉动抽油机手刹,又从工具袋中取出扳手,拧松螺丝,打开压盖,熟练地更换盘根,再用抹布擦拭光杆上的原油。待检查无异常后,他才重新启动抽油机。
夜越来越深,气温越来越低,但刘洪军的额头却沁出细密的汗珠。他细心观察每一个生产数据,留心油井的每一次细微变化。随着发动机轰鸣声响起,刘洪军又向下一个平台驶去。“这油井就像小孩子,要精心照顾才会少生病、多产油。”他说。
6年前,刘洪军从河北任丘来到华北油田巴彦分公司工作,他已经连续5年春节坚守在工作岗位。说起家人,他的眼眶有些许红润:“这几年,油田产量日益增加,我们打心眼里高兴!虽然春节回不了家,但是年后有调休,全家人还能够乐乐呵呵地团聚几天。”
河套盆地油气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后经过多轮勘探没有重要突破。2018年8月,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河套盆地钻探出第一口高产工业油流井,终于打破了多年的石油勘探困境。截至目前,华北油田巴彦油田河套盆地原油总产量突破35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9亿元,上缴税收22.49亿元。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巴彦油田原油产量的不断攀高,离不开刘洪军等众多基层员工的辛勤付出。大漠苍穹星光闪烁,匆匆的脚步声、呼啸的寒风声、井站的气流声,在大漠戈壁寂静清冷的夜里,汇集成一首石油人战寒冬保生产的动人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