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谨防“共享屏幕”诈骗

  近日,上海市一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报警,称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民警了解情况后发现,骗子冒充某短视频平台客服人员,诱骗老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编造各种理由,诱导受害人在所谓链接中填写银行卡号、密码,甚至验证码。骗子获取了受害人的各类银行信息,随即就开始远程操作,登录受害人的银行账户。所幸,骗子的行为引起了老人的警觉,及时报警。最终,因处置及时得当,老人的积蓄得以保住。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共享屏幕”诈骗,冒充电商客服、公检法人员,打着以退款、涉嫌网络贷款案件、验证账户安全等借口实施诈骗。这种诈骗手段隐蔽性强、迷惑性高,许多人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陷入了陷阱。诈骗分子不仅对老年人进行“共享屏幕”诈骗,还把罪恶之手伸向小学生。据报道,一名小学生玩手机时,游戏中一个陌生网友邀请他一起玩游戏,还承诺会送他一款电子游戏内的商品,但需要他的配合。该小学生在对方的一步步诱导下,开启了“共享屏幕”进行操作。事后,小孩儿的父亲发现手机收到了扣款三万元的短信,这才发觉遭遇了诈骗。类似这种上当受骗的实例屡见不鲜。

  反诈永远在路上。反诈宣传要持续加大力度,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切实增强全民防范意识、法治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依法治网”,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千方百计净化网络生态,确保网络通畅安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网信、公安、金融、通信等部门要实施联合执法,开展深度和广度排查,让网络监管“无死角”“无盲区”。同时,要把学校、社区、企业、农村以及偏远山区地带,作为反诈宣传的“主阵地”,把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视为反诈宣传的主要对象。针对诈骗活动带有普遍性、复杂性和跨区性的特点,有关部门要打破区域界线,开展多部门协同作战,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和震慑力,对流窜诈骗活动实施精准打击,彻底斩断其犯罪链条,全方位筑牢反诈防线,让形形色色、诡谲多变的不法分子无机可乘、无处遁形,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春节期间,我们在享受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时,也不能放松警惕,加以戒备,上网时要慎之又慎,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以免落入陷阱、上当受骗。(许贵元)

编辑:温慧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