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德州夏津县城市管理局“喊”商户店外摆摊!1月19日至2月17日,商户在遵守“门前五包”规定前提下,可在店外摆摊。网友评论:“这才是城管该有的样子,不仅有管,还得理。”
“城管喊商户户外摆摊”彰显了执法管理工作中的人性与温情,值得点赞。然而,在欣慰之余,人们不禁心生疑问:既然过年期间可以摆摊,为何平时却不行?为何户外摆摊只能是过年期间的“限时福利”?
从商户的角度来看,店外摆摊为他们提供了拓展经营空间、增加收入的宝贵机会。许多小商户受制于店内空间的限制,无法充分展示商品,客流量也受到一定影响。店外摆摊打破了这种空间束缚,让商品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吸引更多顾客驻足,从而提高成交率,增加经营收入。
从城市的角度出发,店外摆摊能够丰富城市的商业生态,提升城市的活力与吸引力。错落有致的摊位,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画卷。这种独特的氛围,不仅能够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还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购物,为城市带来更多的人气和经济效益。
既然店外摆摊有诸多的好处,那为何在平时难以实现呢?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管理者担心店外摆摊会引发一系列管理难题,如交通拥堵、环境卫生问题、市场秩序混乱等。不可否认,这些担忧是有现实依据的。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一些店外摆摊区域确实出现了摊位随意摆放、垃圾堆积、出现假冒伪劣商品等不良现象,给城市的正常运转带来了诸多困扰。
但是,这些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关键在于城市管理者要转变管理理念,加强统筹规划和引导。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划定店外摆摊区域,根据不同街道的功能定位、人流量等因素,确定哪些区域可以摆摊、哪些时间段适合摆摊。同时,要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设置专门的垃圾桶、公共厕所等,确保环境卫生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商户的管理和培训,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市场秩序,文明经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罚,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让店外摆摊从过年期间的“限时福利”转变为全年常态化的经营模式,不仅是对民生的有力保障,更是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当城市管理者能够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店外摆摊,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就一定能够在保障城市秩序和促进民生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届时,城市的大街小巷将一年四季都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商户们的生意蒸蒸日上,市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城市也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徐建辉)